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

1497—1555

明嘉靖朝抗倭(日本海盗)女英雄。广西归顺府(今靖西)人。壮族。明归顺州知州岑璋之女,田州指挥同知岑猛之妻。自幼习武,善用剑,颇通兵法。对丈夫不义之行多有劝阻,深明大义,甚得族人爱戴。嘉靖五年(1526),其夫及子邦彦被控图谋不轨,先后被杀和自杀。曾代孙岑芝和曾孙岑大寿行州事。勤于政务,“凡州之利弊,躬为规画,内外凛然”。时倭寇猖獗,在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三十三年(1554),朝廷令兵部尚书张经征调各省土兵配合官军抗倭。因曾孙年幼,不能任兵事,“请于督府,愿身往”,授“女官参将总兵”,率田州及东兰、那地、南丹等地“俍兵”6千多人,赴江浙沿海剿倭,行前表示:“誓不与贼俱生”。所率“俍兵”纪律严明,“不如令者斩”,并“约所部不犯民间一粒”。又鼓励部属:“我自备军粮,不效尺寸,何以归见乡党”,故“及战,俍兵踊跃争先”,英勇杀倭。三十四年(1555),在王江泾(今嘉兴县北)战役中,与各路友军联合一举歼灭倭寇4千余人。同年六月,率“俍兵”在陆泾坝又斩获倭首300余级,焚烧倭船30余艘,使倭贼闻风丧胆。“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广为流传。以功封二品夫人,被誉为“石柱将军”。是年七月,回师田州,未几病逝,追封“淑人”,葬于州城东婆地(今田阳县田州镇那兰村)。

猜你喜欢

  • 宝坻镜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

  • 焉耆明屋

    见“西克辛佛教寺院”(717页)。

  • 罨疗

    蒙医中的物理疗法。分热罨和冷罨两种。热罨疗法起源很早,最初蒙古人用石块或砂砾加热在患处热熨,后改用黄油涂于毡上热敷,效果甚佳。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形成灼治患部的灸疗。但民间仍多沿用油毛毡热敷,红糜

  • 完颜宗义

    ?—1150金大臣。本名孛吉,亦作孛极。女真族。完颜氏。世祖※劾里钵孙,辽王※完颜杲第九子。海陵王天德元年(1149),为尚书左丞。翌年,为平章政事。时海陵已杀太宗子孙70余人,尤忌完颜杲诸子盛强,欲

  • 景耀寺

    裕固族地区喇嘛教黄教寺院。又称“经窑寺”。位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大河区亚乐乡。建于清顺治(1644—1661)年间。乾隆六年(1741)重修。属青海互助县佑宁寺土观活佛管辖。为五个家(部落名)宗教活动中心

  • 生户

    宋代汉族对党项族部落族帐人户的称谓。与熟户相对。指对唐代后期开始内迁并散居于今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等地,远离汉族聚居地区从事游牧经济的党项羌部落。

  • 元代集宁路故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东南25公里的土城子村。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分内外两重城,内城在外城之东北角内,是官署所在地。外城是工商交易场所。城内有南北两条主干大街,与小巷交错分布。1922年发现元皇庆元年(13

  • 僧格

    ①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②(?—167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译僧厄。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五子。清顺治十年(1653)继承父位。因异母兄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不服,谋取而代之,彼此战乱

  • 算端

    见“速檀”(1840页)。

  • 册府元龟

    书名。宋王钦若(962—1025)、杨亿(974—1024)主持编纂的史料性大型类书。1000卷。真宗景德二年(1005)起纂,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历时8年。王钦若官至司空、同平章事;杨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