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采风图考
清台湾高山族风土志名。六十七(即六居鲁)撰。作者乾隆时为朝议大夫,官户科给事中。乾隆九年(1744)三月曾奉命赴台湾巡视,留任2年。其间搜集大量有关台湾“番社”风土人情及物产等资料编写成此书。共1卷,原书已佚,现有《艺海珠尘》、《昭代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辑本传世。因其取材广泛,叙事具体,多为后人引录,是研究清代台湾高山族社会历史之珍贵资料。
清台湾高山族风土志名。六十七(即六居鲁)撰。作者乾隆时为朝议大夫,官户科给事中。乾隆九年(1744)三月曾奉命赴台湾巡视,留任2年。其间搜集大量有关台湾“番社”风土人情及物产等资料编写成此书。共1卷,原书已佚,现有《艺海珠尘》、《昭代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辑本传世。因其取材广泛,叙事具体,多为后人引录,是研究清代台湾高山族社会历史之珍贵资料。
西夏将领。银州(今陕西米脂县)人。※李继迁初起时为亲信。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六月,献策于继迁走避夏州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联络党项豪族,抗宋自立。曾多次领兵袭击宋朝边地。八年十二月,建
见“母则黑儿普”(672页)。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见“只儿蛮卫”(551页)。
?—1817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首领。又名惹达。哈尼族。素以强悍著称,控制一方。19世纪初,发展为宗哈白氏领主(哈尼族)统治下的新兴地主。与朱申、高借沙(均哈尼族)及家庭塾师章喜、马
敕勒之一部分。4世纪末5世纪前期,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屡征漠北,将漠北敕勒(高车)迁入今内蒙古及山西、河北北部。居住在武周塞(今山西左云县至大同市西一带)外以东,至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的敕勒部落,称
即“韦俊”(245页)。
古地名。故址为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10余华里处之大民屯古城(一作梅里斯)。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乃颜联络东路诸王哈丹等发动叛乱,次年,元将玉速帖木儿进军追讨至此。
见“兀惹”(107页)。
唐初疏勒王,又作裴纠。武德(618—627)中赴唐,受封为鹰扬大将军、天山郡公。长期居长安,后入藉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