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道川

白道川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名称源于呼和浩特西北部大青山中的“白道”。据《寰宇记》载,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白如石灰色,遥去百里即见之,即阴山路也”。白道所在的山脊也因之称为白道岭。北魏时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在白道岭上有城垣遗迹,疑为赵武灵王所修之长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时期,在白道岭上修建行宫,“宫城在白道岭北阜上,其城圆角而不方,四门列观,城内唯台殿而已”。从拓跋焘至元宏,多次巡幸阴山,驻跸行宫,处理政务。正光(520—525)间,六镇各族起义,破六韩拔陵率义军扼守于此,屡败魏军。北齐、北周时期,突厥兴起于蒙古草原,并向南牧,将敕勒诸部逐出漠南。在白道岭西南的敕勒川也就随之通称为白道川。《寰宇记》引《冀州图经》所载:“白道川,南北远处三百里,近处百里,东西五百里”。隋开皇五年(585),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征得隋朝同意,“居白道川内”。唐太宗贞观三至四年(629—630),唐将李靖、徐世绩等分率10余万兵会师白道川,在白道口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唐朝先后设云中都督府、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管辖该地。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其前后史地沿革、民族居迁详“丰州滩”(198页)。

猜你喜欢

  •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

  • 巴郭

    明代东蒙古永谢布部人。《蒙古黄金史》作孛浑。※布库索尔逊子。正统十四年(1449),父因违令将俘虏明英宗一事泄与也先之母而被杀。景泰五年(1454),瓦剌诸领主因争权内讧,也先兵败逃至其家中,被其母认

  • 班禅一世

    见“克主杰·格雷贝桑” (989页)。

  • 永顺等处宣慰司

    土司名。一作永顺等处军民宣慰司。元至大三年(1310),改永顺路置永顺等处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至正七年(1347),升宣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一作六年),永顺宣慰(抚)使顺德汪伦、堂

  • 郓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天眷二年(1139),完颜按答海自谭王进封;天德(1149—1153)初,易州易县(今属河北)人平章政事张通古以参机务有功受封;大定二十九年(1189)章宗兄完颜琮受封。宛平人知

  • 合骨咄禄毗伽可汗

    参见“长寿天亲可汗”(371页)。

  • 登堡

    藏语音译,意为“敬山神”。四川阿坝牧区藏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十一日举行,每家出1人,骑马、背枪到山顶敬山神处,先烧柏枝,再散发印有牛、马、羊、人的各种纸画“龙灯”,祈求神保佑人畜平安。敬毕烧茶、吃饭

  • 契丹南枢密院

    见“汉人枢密院”(618页)。

  • 车里宣慰世系

    书名。原名《泽贺召片领宣慰法》,系用傣文记录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统治者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历代谱系之专书。与※《泐史》相校,更为简略。从叭真于宋淳熙七年(1180)就任第一代召片领始,至三十五代

  • 金牌信符

    见“金铜信符”(14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