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盛京

盛京

①地名。清留都。今辽宁沈阳市。本为辽、金沈州之地,因城在沈水(今称浑河)北,元代已有沈阳之称。元沈阳路治、明沈阳中卫城,设此。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城,十年(1625),以其地“形胜”,便于西征明,北征蒙古,南用兵朝鲜,又有山水之利,便于取材治宫室,宜渔猎,遂将后金王城由辽阳东京城迁此。迁前,曾与王公大臣议,诸大臣谏迁,他解释说:“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月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於浑河、苏克苏浒河(今曰苏子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多兽,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欲迁,汝等何不从?”皇太极复对旧城进行改建,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完成,时仍称沈阳。拓大后的城周长9里322号,墙高3丈5尺,厚1丈8尺,女墙7尺5寸;门由4个增至8个,均上设门楼;又建角楼4;城壕加宽至14丈5尺;改十字街为井字街。皇太极为改后金为大清和称帝作准备,于八年,禁用沈阳名,改用是称。顺治元年(1644),清廷迁都北京,袭前代之制,以其为留都(陪都)。十四年,设奉天府于盛京城内,因曰奉天。康熙三年(1664),又置承德县为奉天府首县,故亦称承德。十九年,于城外增筑关墙(缭墙),周32华里余,高7尺5寸。关墙与城墙中间地曰关厢。城于康、乾两朝多次重修。1957年按沈阳市城市建设规划,旧城拆除。今沈阳市东天柱山下有努尔哈赤和其后妃墓,史称福陵,今曰东陵;北郊隆业山有皇太极及其后妃墓,史称昭陵,今曰北陵。 ②清政区名,※“盛京统部”的简称。

猜你喜欢

  • 黄教

    参见“格鲁派”(1807页)。

  • 林丹汗遗都

    蒙古察哈部首领林丹汗居住地之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林丹汗嗣汗位后修建。位于阿巴哈日山阳坡(在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境内的白城)。由内外城组成。外城南北宽500米,东西长980米。内城四面各长25

  • 南赕

    元云南行省金齿宣抚司辖地之一。据《元史·地理志》载,其地“在镇西路(今盈江县)西北(今小江流域与江心坡一带)”,为景颇、阿昌等民族先民聚居区。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1278),隶金齿宣抚司管辖。时金齿

  • 元武宗

    见“海山”(1935页)。

  • 阿巴泰

    1589—1646清初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初封台吉。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与大将费英东等讨东海窝集部乌尔固辰、穆棱二路。后金天命三年(1618),从努尔哈赤破抚顺城

  • 西清

    清朝官员。满族。字研斋。大学士※鄂尔泰曾孙。嘉庆十一年(1806),自北京抵齐齐哈尔,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兼义学教习。精通满、汉文字。十五年(1810),将调查所得撰《黑龙江外纪》八卷,详记山川

  • 大唐国

    宋代环州蛮自立的国号。宋景祐五年(1038),思恩人※区希范与其叔※区正辞从官军讨安化州蛮,恃战功请官,宜州知州冯伸已摒之未用,怀怨,归思恩,联合白崖山酋长蒙赶及荔波洞蛮,举兵反宋,建“大唐国”。请巫

  • 真哥

    ?—1327元武宗皇后。蒙古弘吉剌氏。脱怜子进不剌之女。武宗至大三年(1310),册为皇后。仁宗皇庆二年(1313),立长秋寺,掌宫政。卒,追谥宣慈惠圣皇后。

  • 堂子

    满族祭神祭天所设的祀堂。初自皇室至官民各户皆设此堂行祭。崇德元年(1636),禁民间再设,后遂专限于皇室及宫廷用之。满族入关前,努尔哈赤曾先后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辽阳东京城(今辽宁辽阳新城)建此

  • 拙赤合撒儿

    见“合撒儿”(8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