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盛京通志

盛京通志

书名。清康熙至咸丰年间,该书屡经重修,版本甚多:①康熙二十三年(1684)奉天府尹董秉忠(今辽宁辽阳人)等奉敕撰,32卷,图9幅,刻本6册;另有康熙五十年(1711)廖腾煃等的续修本,仅增“杂志”一目。 ②雍正十二年(1734)奉天府尹吕耀曾(河南新安人)等修,33卷(较前书增“典谟”1卷),图11幅,钞本10册。对山川、城池、道里皆有订正。 ③乾隆元年(1736)宋筠、王河(浙江绍兴人)等增修,48卷,图14幅,钞本20册。补康熙、雍正朝史事。 ④乾隆十二年(1747)汪由敦等奉敕修,32卷,刻本12册。 ⑤阿桂(满洲正白旗人)等奉敕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130卷,图35幅,名为《钦定盛京通志》,刻本64册。⑥因原志版刊字迹脱落弥多,咸丰二年(1852)雷以諴(湖北咸宁人)等补修,48卷,刻本8册。通行为阿桂等奉敕纂本,有武英殿刊本,民国六年铅印本。该本取材广泛,内容甚丰,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地方总志。内容包括:圣制、纶音、天章、京城、坛庙、宫、山陵、星土、建置沿革表考、疆域形胜、山川(附古山川考)至三十二城池、关邮、津梁(附船舰)、户口、田赋(附旗田官庄税课)、职官、学校、官署、选举、兵防、名官、历朝人物、国朝人物、忠节、孝义、文学、隐逸、流寓、方伎、仙释、烈女、祠祀、古迹(附陵墓)、风俗、物产、杂志、历朝文艺、国朝文艺。本书无论体例和内容,较其它各本都有突破,是研究东北史地系统之书,也是满族史研究者经常征引之历史文献。

猜你喜欢

  • 马路毛木台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民间认为它是阻碍狩猎的神。旧时鄂伦春人出猎,猎获第一只野兽都要先祭此神,以免它降罪;若数日未捕着猎物,即认为是此神扣留了野兽或将野兽

  • 打木刻

    即“木板令”(256页)。

  • 东川王

    高句骊国第十一世王忧位居的谥号。一作“东襄王”。忧位居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继位,齐王曹芳正始九年(24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蔓头城

    见“曼头城”(2061页)。

  • 王呼图克图一世

    见“曲吉札巴班觉”(788页)。

  • 必招

    元代云南元江府(罗匐甸,又名罗槃甸)土官。哈尼族。据险恃强,屡逆朝命。至元十二年(1275)冬,率罗匐甸哈尼族公开反抗元军。元军征之,至罗匐甸,围城数日,城下,元江以西哈尼诸部归顺。次年正月,他亦降元

  • 妻姐妹婚

    一个男子娶某家长女为妻后,有权再娶其达到婚龄之妹妹们为妻的一种婚俗。此种婚俗系群婚与对偶婚残余,与氏族社会一定集团之间缔结的婚姻协议有关,并残存于阶级社会中。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为妻亡,鳏夫有权续

  • 阔出

    ?—1236蒙古国皇子。又译曲出、斡赤、阔除。孛儿只斤氏。太宗第三子。曾被定为汗位继承人。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三道攻宋,率军取中道,拔枣阳,徇襄、邓,入郢,掳人口、牲畜数万而还。次年冬卒于军。

  • 麦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有能力”、“有气魄”或“有权威”等。旧时珞巴族社会等级名称,由未沦为低贱等级血统的氏族成员组成。属自由人。可以占有※伍布(较低级的社会等级)和※涅巴(最低级的社会等级)

  • 神霄丹宝

    见“开圣丹宝”(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