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鼓节

祭鼓节

苗族祭祖盛典。俗称“吃牯脏”。苗族认为祖先的灵魂居住在木鼓里,故以木雕男女像,象征始祖。木鼓用楠木制成,长2米,直径40公分左右。平日放在一个鲜为人知的石窟中。祭典每隔3至13年(或7、9等奇数)举行一次,以13年祭祀最为隆重。祭前选鼓头和制新鼓。13年祭典时,杀牛祭祖,最后将鼓(鼓内有祖先木雕像)送回石窟,约历时13—14日。整个祭祀活动皆由鼓头主持,另有副鼓头5—9人协助。由鼓头主持祈求祖先保佑人丁兴旺,子孙昌盛等一系列仪式。

猜你喜欢

  • 百灵庙之战

    绥远地区蒙汉军民抗击日伪侵略军的战役之一。伪蒙古军政府成立后,日本侵略者在锡林郭勒、察哈尔2盟建立了殖民统治,曾于1936年11月,以察哈尔为基地,发动全面侵绥战争,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派伪蒙军一部

  • 阿尔钦部

    见“阿里钦部”(1224页)。

  • 葫芦国

    亦作“葫芦王地”。指云南省沧源的班洪、班老、永邦和班况( (1961年已划归缅甸)等地区。因当地佤族相传人最早是从葫芦出来的,故其名可能与此有关。也有以此泛指佤族聚居的阿佤山区。

  • 国论忽鲁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是国论勃极烈和忽鲁勃极烈的合称,类似汉官制中一人身兼出将入相之任。收国元年(1115)七月,阿骨打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九月,改设此职,以国论勃极烈完颜撒改

  • 德源夫人

    即“慈善夫人”(2407页)。

  • 丘堆

    ?—428北魏将领。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东北)人。鲜卑丘氏,拓跋宗族十姓之一。初以忠谨入侍。太宗拓跋嗣即位,拾遗左右,迁散骑常侍。曾征山胡,御刘裕(宋武帝)军于枋头。泰常三年(418)后秦灭后,留镇并州

  • 柳中

    西域古地名。见《后汉书·西域传》。东汉延光二年(123),西域长史班勇,将弛刑士500人屯柳中,以其地为长史治所。东晋咸和二年(327),并入前凉高昌郡田地县。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又析置柳中

  • 兰屿

    我国台湾省附近岛屿名。历史上曾称谈马颜。本岛居民称红头屿。位于台东东南49浬的西太平洋中,距台湾本岛最南端的鹅銮鼻40浬。分大兰屿(面积36平方公里)和小兰屿(面积5平方公里),因岛上盛产蝴蝶兰,故名

  • 玄奘

    602—664唐代佛教著名高僧。汉族。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10岁丧父,寄居于兄寺中生活。13岁出家,从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17岁起

  • 甲勒参得沁

    ?—1791清四川明正土司。藏族。乾隆三十七年(1772),率所属人众随清军征金川,奋勇出力,加恩赏戴花翎,并赐“佳木拜屯”名号。四十一年(1776),平定金川后,赴京朝觐,赐冠服。卒,子甲木参诺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