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实边
清末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的一项筹边政策。始行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辛丑条约后,清政府为筹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巨额赔款,推行“练兵筹饷”等“新政”,以“移民实边”为内蒙古“新政”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以筹办边防,巩固北疆为名,放垦蒙地,丈放农地等方式,掠夺蒙汉人民土地,实行开垦搜刮,押荒银和岁租,以图缓解库款支绌的危机。并在已开垦的蒙旗地区,增设府、厅、州、县,实行蒙汉分治,以加强对蒙汉人民的统治。
清末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的一项筹边政策。始行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辛丑条约后,清政府为筹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巨额赔款,推行“练兵筹饷”等“新政”,以“移民实边”为内蒙古“新政”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以筹办边防,巩固北疆为名,放垦蒙地,丈放农地等方式,掠夺蒙汉人民土地,实行开垦搜刮,押荒银和岁租,以图缓解库款支绌的危机。并在已开垦的蒙旗地区,增设府、厅、州、县,实行蒙汉分治,以加强对蒙汉人民的统治。
丁零之一部。因居榆山而得名。榆山在今河北居庸关附近,与太行山东相接,故一说其实际上是西山丁零之一支。北魏泰常二年(417),榆山丁零翟蜀派人暗通刘宋,欲联宋反魏,事泄后,退入西山,联合西山丁零路支等起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因靠近明设马市广顺关(俗称南关),故又称南关。“哈达”满语意为“山”。因分布于今辽宁省西丰县哈达河畔(今小清河),故名。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今呼兰河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阿克萨哈勒随汗归清,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授札萨克,建旗。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
即“俺答汗传”(1885页)。
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18公里一草滩中,地名博格达沁。城周约3公里,城基犹存,高约2—3米,为土坯砌筑。城中有古房遗址,为夯筑。城周有大型汉、唐墓葬,出土汉铜镜、包金铁剑、金质龙纹带扣、陶器等。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始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国十二等级“大官”中之第二级官名,位于※“大对卢”之下,※“大兄”之上,比唐官正二品,与诸官分掌内外事。盖苏文子男产在高丽国亡前任此官。此前史书不见其名,《新
1866—1940近代学者。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反对戊戌变法。后创办东山学社。历任湖北农务学堂、江苏师范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农科等校监督。1924年应清废帝召入值南
①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大定初,殿前马步军都指挥使完颜爽(本名阿邻)、太祖次子宗望子完颜京(本名忽鲁)受封。大定五年(1165),完颜京谋反,除名。二十九年(1189),章宗弟完颜从宪(本名吾里不)受
丽江军民土知府木氏(纳西族)历代父子联名的谱谍。亦称“丽江木氏宦谱”。原谱题名“玉龙山灵脚阳伯那木民贤子孙大族宦谱”。始作于明正德(1506—1521)年间,出※木公(1494—1553)手,自后时有
见“刘知远”(8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