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程砚秋

程砚秋

1904—1958

近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满族。北京人。原名艳秋,字玉霜、御霜。幼年从师于荣蝶仙、梅兰芳、王瑶卿。在京剧世艺术上造诣精深,注重音韵和谐,根据个人嗓音特点,创造了独特唱腔,配合精湛的表演,自成一派,世称“程派”。曾任中华戏曲音乐学院北平分院院长、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1931—1933年,赴欧洲考察戏剧。抗日战争时期,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为敌人演出,退居北京西郊种地维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0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荣誉奖。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编演过《荒山泪》、《贵妃醉酒》、《青霜剑》及《窦娥冤》等众多剧目,著有《程砚秋文集》。

猜你喜欢

  • 皮山国

    西域古国名。又作蒲山。玉治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约有户500,口3500,胜兵500。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1人。居民以农为主。宣帝神爵三

  • 好来宝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

  • 内齐

    ?—1642清初将领。蒙古族。扎噜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忠图子。初与从叔色本服属喀尔喀,后遭察哈尔林丹汗侵扰,往依科尔沁。天聪二年(1628),率众归后金。三年,朝觐后金皇太极

  • 季札

    春秋时吴国王室。吴王寿梦第四子。亦称公子札,受封延陵(今江苏常州)。在兄弟中因其最贤,深受寿梦喜爱,欲立为太子。不受,谦让长兄诸樊。寿梦临终前遗言,日后王位兄弟相继。后其三兄余昧病卒,理应继位,不受,

  • 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五世

    1887—1918清末民国初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四世活佛圆寂后,主事喇嘛赴西藏请达赖喇嘛指点,经在乌拉特旗寻访其为灵童。蒙古族。幼名泽登札布。光绪十二年(1886年),并

  • 杨乌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映吴。如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三月,西夏派遣使臣杨乌威明裕默等赴宋朝答谢太皇太后。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忽剌温

    海西女真的别称。明人、朝鲜人称“忽剌温”、“火剌温”。清人称“扈伦”、“呼伦”。明初为海西女真,后为扈伦四部。朝鲜史所称“忽剌温归顺者”、“忽剌温兀狄哈”等,系指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女真。初猎于黑龙江,

  • 栋岱青

    ?—1648清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杜棱郡王逊杜棱弟(一作叔)。天聪六年(1632),为避察哈尔部侵扰,与逊杜棱等率众归后金。随皇太极征察哈尔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

    见“松桃县”(1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