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答失蛮

答失蛮

①元代伊斯兰教徒中的一种称谓。宋代汉译打厮蛮,亦译大石马、达失蛮、达识蛮。源于波斯语,意为“明哲的人”。元代该词使用颇广:一般指伊斯兰教学者,在文献中,常与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教士)并称;有时也泛指伊斯兰教徒;亦有人以此为名者。元代,与僧道、也里可温、儒人一样,享有免除军役、差役和赋役的待遇。许多称为答失蛮的伊斯兰教学者曾在※回回掌教哈的所中任职,执掌回回人的词讼、婚户、钱粮、刑名等。元朝政府虽明令取消,但按照伊斯兰教教法的规定,对回回人仍拥有部分权力。 ②(1248—1304)元朝大臣。蒙古克烈氏。※孛鲁欢第三子。幼事忽必烈于王府,充宿卫,任必阇赤(书史)。忽必烈即位后,独掌第一怯薛,兼监斡脱总管府,又兼户部尚书、内八府宰相,掌财政及诸种祭祀。至元十八年(1281),掌泉府司事。二十四年,先后从帝及皇孙铁穆耳征叛王乃颜、合丹。二十五年,充宣政院使,掌全国佛教及吐蕃事务。次年,从帝征叛王海都至杭海山(今杭爱山)。成宗元贞元年(1295),加平章军国重事,奉命征海都党亦怜真。大德三年(1299),兼翰林学士承旨,仍领泉府司事。追封高昌王,谥忠惠。③(1258—1317)元朝将领。哈剌鲁氏。哈只之子。袭父职为忽必烈宿卫,充博尔赤(司膳)。揭发阿合马恃权擅政、侵贪财赋之罪。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讨叛王乃颜,有功。二十六年,从征海都于杭海岭(今杭爱山),受命督运粮饷。曾谏言撤尚书省,奏劾右丞相桑哥之弊端。成宗即位后,领供膳司事。曾劝阻成宗亲征海都。迁司农丞、司农卿。大德十一年(1307),迎奉武宗海山即位,任中书参知政事,仍司农卿。仁宗即位后,历任佥宣徽院事、宣徽使。卒,追封定国公,谥忠亮。

猜你喜欢

  • 壮侗语族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

  • 江夷

    海西女真别称,生女真泛称。海西女真两大集团之一,“野人女真”重要组成部分。因从依兰起沿松花江、黑龙江而居,近水,故名。明代在其地设有弗提、考郎兀、忽鲁爱、朵儿必河、恨骨河、奴儿干、伏里其、满泾、哈儿蛮

  • 夹坝

    藏语音译,意为“盗匪”。见于清代史籍,指西宁廓罗克、四川瞻对等地藏族之在里塘、巴塘纠众抢掠往来商旅及贡物者。乾隆十一年(1746),制订惩处条例,规定:抢劫财物为首者以三九罚,从者以一九罚,赔失主;伤

  • 额里野

    见“库页岛”(1109页)。

  • 奕

    1831—1861清朝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号咸丰。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旻宁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秘密立为皇储。三十年(1850),旻宁死,即皇位。即位后不久,即调向荣为广西

  • 郁折

    高句骊国官名。执掌图簿。其名始见于《新唐书》,为第二等级官名,位在※“大对卢”之下,※“太大使者”之上。此前《北史》等史书所记高句骊国王家凡12等级官号中,皆不见其名。

  • 挂热古

    门巴族婚姻习俗。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热古”,门巴语音译,即棉线类的纺织物,有多种颜色。结婚日,送迎亲队伍路遇背负者,以背筐内的物满或背的水满为吉兆。届时,新郎或新娘要给背负者颈上及其背筐或背水

  • 李仁裕

    ?—944夏州党项羌首领。本姓拓跋氏。五代后梁时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从兄。初任宥州刺史,多战功,羌人甚服其威猛。后唐同光二年(924)四月,受李仁福命奉表入贺后唐。后晋天福八年(943),绥州刺史李

  • 沙尔塔套尔

    见于《蒙古逸史》,即“撒尔塔”(2491页)。

  • 纥突邻部

    鲜卑部落名。亦作纥豆陵氏,或误作纯突邻部。原称没鹿回部,窦姓。游牧于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首领称“大人”、“长帅”。与纥奚部世同部落。北魏始祖拓跋力微初立时(220),因败于西部,曾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