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纥石烈志宁

纥石烈志宁

?—1172

金大臣。本名撒曷辇,亦作撒合辇、撒改。又名乌古、大雅。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南白城)人。女真族。纥石烈氏。开元军节度使撒八之子。沉毅有谋略,娶梁王完颜宗弼女永安县主,深受宗弼钟爱。皇统(1141—1149)间,为护卫。海陵王时历任右宣徽使、汾阳军节度使、兵部尚书、左宣徽使、都点检、枢密副使、开封府尹。正隆六年(1161),契丹人撒八等起义,枢密使仆散忽土等因镇压不力被杀后,受命为北面副都统,与都统白彦敬率北京、临潢、泰州三路军继续镇压起义军。同年,世宗完颜雍在东京(今辽阳)即位,归降世宗,任临海节度使、都统右翼军,奉命征移剌窝斡起义军,破义军于霿��河,以功代替右监军完颜福寿,封定国公。继败义军于袅岭西陷泉,俘获5万余人。在浑岭奚族地区,俘获起义军将领稍合住,封官许愿,纵归义军充内应,执捕移剌窝斡送金军杀害,致使起义军失败。入朝,为左副元帅,驻军睢阳(今河南商丘),经略宋事。从都元帅仆散忠义攻宋,派完颜王祥取蔡州。设疑兵,大败宋将李世辅于宿州(今安徽宿县)。大定四年(1164),移军临涣,仆散忠义移师泰和。金军攻陷濠、庐、和、滁等州。五年,逼宋议和。宋割让海、泗、唐、邓、商、秦等州,对金自称侄皇帝,岁献银、绢20万两、疋。三月,驻军南京(今开封),拜平章政事,左副元帅。六年二月,还京,进枢密使。九年(1169),任右丞相。十一年,代完颜宗叙北征,还军,封广平郡王,进封金源郡王。次年病卒,谥武定。

猜你喜欢

  • 包乌公路

    内蒙古地区的一条重要公路干线。由包头至乌拉河。1925年1月,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为运输的需要,命石友三旅修筑,以原大车道为基础进行加工,铲高、垫平、展宽,遇流沙路段,则垫树枝、条席,以维持能通汽车

  • 花剌子模远征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对花剌子模的征服。元太祖十四年(1219)秋,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杀害蒙古使臣与商队,亲率诸子及15万大军往征。进抵讹答剌城后,分兵4路:留察合台与窝阔台统军围攻讹答剌(今锡尔河右岸阿雷

  • 外蒙古恰克图台站道

    清代蒙古地区台站道之一。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与沙俄划分外蒙古北部边境后,为巡查恰克图卡伦和监督中俄贸易置。由库伦经库依、布尔噶勒、博罗诺尔、呼齐干、他沙尔、伯特格、勒莫格特依、库特勒那尔苏、噶

  • 毗沙都督府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机构。贞观二十二年(648),以于阗王伏阇信入朝,于其地置5州。高宗上元二年(675),改设府,析其地为10州,以其王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仪凤(676—679)年间,为吐蕃占领

  • 和戎

    中国古代内地政权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平政策。初见于春秋。春秋时期,晋、秦、齐、楚等大国互相争霸,并不断与北方戎、狄等民族发生激烈冲突,矛盾纵横交错,相互制约。晋悼公四年(前569),山戎(《逸周书》

  • 果洛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 历史上契丹民族所建朝代名。契丹民族起源于我国北方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之间。唐代末年,开始强大。10世纪初,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用武力统一契丹及附近诸部,称帝建国(于907年

  • 甘珠尔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甘”意为“佛语”或“佛的教训”;“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佛语部”或“佛教诫部”,直译为“一切佛经的译文”,又称“正藏”,通称“经部”。内容主要为佛释迦牟

  • 甲首

    清代台湾高山族村社头人之一。亦称甲头。据《台湾府志》:“次于土官者曰甲头,凡差拨之事皆其经理”。通常每一村社设一人,由土官或通事委任,但有由理番厅给领戳记者。主要职责是协助正、副土官办理公务,约束社众

  • 辽史拾遗补

    书名。清杨复吉撰。共5卷。初刻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因厉鹗作《辽史拾遗》时,《旧五代史》尚未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失采;对《契丹国志》、《宋元通鉴》中的资料,弃置亦多,故作者以此三书为纲,并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