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容语

耶容语

我国广西部份瑶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使用人口约计有600多。语言主要特点有:声母少,韵母多。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没有清鼻音声母,没有鼻冠音声母。有带喉塞音的p、t声母,有小舌音声母。元音分长短,辅音韵尾有一m、—n、—、—p、—t、—k。有4个声调,其调值分别为55、53、43、12,前二者为高音调组,后二者为低音调组。送气音声母比较少,送气音和带喉塞音的声母基本上出现在高音调组,浊声母多半出现在低音调组。词根基本上是单音的,构词能力较强。有相当一部分带附加成分的词,但不十分稳定,处于接近脱落状态,一旦进入句子几乎都变成可有可无。合成词以修饰式的居多。借词比较多,除汉语借词外,还有部分壮语借词。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形容词、指示代词、名词和支配词组作名词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后。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后。方位词和数量词组作名词的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判断动词“是”有tu55和i12两个,前者用于否定句,后者用于肯定句。副词、介词、连词有相当一部分是汉语借词,在中、老年人中还不习惯使用。否定副词置于句末。句子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语言内部比较一致,不再划分方言、土语。说耶容语的人不多,四周都是壮族,在内部交往时用本民族语言,跟其他民族交往时多使用壮语和汉语。耶容语跟仡佬语相近,同时也跟壮、侗、苗、瑶诸语言有一定关系,但跟仡佬语相同的比较多,他们的“底层”语言属于仡佬语系统。

猜你喜欢

  • 金忠

    见“也先土干”(141页)。

  • 苻师奴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前秦太安元年(385),苻丕在晋阳即帝位后,与兄苻纂率壮士3千投奔之。被封为尚书、永平侯。次年,与兄率众数万奔据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太初二年(3

  • 固穆巴图尔

    ?—1664清初蒙古王公。茂明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锡喇奇塔特次子。驻牧于呼伦贝尔,均称阿噜蒙古。崇德元年(1636),归附清朝。三年(1638),从睿亲王多尔衮征

  • 显陵

    西夏崇宗李乾顺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可突干

    见“可突于”(492页)。

  • 达赖喇嘛十二世

    见“成烈嘉措”(744页)。

  • 老小营

    即“奥鲁”(2252页)。

  • 忽雷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弹拨乐器。其渊源及语源待考。一说蒙古语称之为“胡尔”,为※火不思的变异。今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小忽雷出自晚唐。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及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记载,唐时韩滉(723

  • 桐江集

    书名。元方回撰。8卷。作者以南宋严州守臣降元,任建德路(在今浙江新安江、湘江流域)总管。初编集于在任及解任留居时。建德滨桐江,因以名集。其人学问议论,一尊宋儒朱熹,崇正辟邪,不遗余力;为人行事见于周密

  • 干卡

    怒语音译,意为“贷贡”。参见“怒管”(17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