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鲁克

苏鲁克

蒙古语音译,原意为“畜群”。通常指蒙古牧区牧工与牧主间的一种牲畜承放制度。清中叶以前蒙古封建王公贵族、旗府、寺院、上层喇嘛等把畜群托给属民代为放牧,称为“放苏鲁克”。一般是牲畜的乳、毛等归牧民,孳生畜归牧畜主,是一种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属于皇室的养息牧场,太仆寺左右翼牧场也一度采取过此种形式。后随着商业高利贷资本进入牧区,封建领主制度受到冲击,逐渐演变成带有租佃性质的“苏鲁克”,牧主、商人等将牲畜租贷给牧民放牧,按一定比例收取仔畜或其他畜产品。承租办法在各地区、各领地内亦各不相同,由牧主与牧工商定。凡无天灾、疫病等正常情况下,繁殖的仔畜归牲畜所有者,未成活的交羔皮。牧户对承租牲畜可以乘骑、挤奶、剪毛等。如牲畜死亡和丢失,牧户要负责赔偿。承租时间事先确定,有临时性的,也有承租数年长期性的。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推行合同制,即新苏鲁克。经过牧民与牧主协商,订立分成合同,或由牧民和牧主代表会议协商,规定出统一的分成标准,合理分配仔畜和畜产品比例,既不能低于影响牧民收入的逐步增长,也不能高于挫伤牧主经营牲畜的积极性。合作化以后,在集体经济中,试行“三包一奖”的劳动分工定奖制“苏鲁克”和生产责任制“苏鲁克”,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

猜你喜欢

  • 贺麻路乎

    ? —1777清代青海循化地区伊斯兰教新教首领。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出身平民。乾隆二十六年(1761),从师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派首领马明心。二十七年,因受老教(花寺门宦)控告,

  • 环州起义

    北宋环州僚民起义。庆历四年(1044)正月初一,南僚首领区希范率族人起义于环州思恩(今广西环江县)。设坛祭神,建国号曰“大唐”。自称“神武定国令公桂州牧”。推白崖山(在今贵州三都地)蒙赶(水族先民)为

  • 那豪氏妃西丁

    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王妃。吐蕃人,属那囊氏。唐金城公主入藏,与赤德祖赞成婚,生子赤松德赞,其无子,妒之,乘去雅隆旁塘宫瞻观金城公主子之机,夺为己有,伪言系其所生。据《西藏王臣记》载,赤德祖赞为辨别真伪,

  • 父子连名制

    以子女名同父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发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盛行于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之后。其时,父系家长从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出发,利用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变※母女连名制为父子连名

  • 沈氏种羌

    ※东羌的一支。居西河(治今内蒙古东胜县境)、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县东南)。东汉永初年间(107—113),参加羌民大起义。永宁元年(120),从上郡出发,转战于河西张掖等地,被汉护羌校尉马贤击败,死18

  • 撒只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州源流考》作色珠伦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人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与喜乐温河等十一卫同时设立。

  • 呼栏哈达城

    见“佛阿拉”(1096页)。

  • 拙轩集

    书名。金王寂所撰诗文集。6卷。寂字无老,蓟州遵化人,天德二年(1150)进士,历官中都路转运使,谥文肃。诗境清刻俊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为大定、明昌时期的名士。原书已佚。《四库全书》编者

  • 番社董事

    清光绪朝台湾高山族地区由官府委任负责监督若干“番社”之人。可由众“番社”向知县禀举,经批准后发给谕戳,其革斥,亦由知县办理。不直接执行“番社”事务,也不能代表“番社”,主要职责是为官府摧缴“番饷”、核

  • 驼鹿

    动物名。亦称“��(犴)”或“��达罕”,��,一作“堪”、“康”。分布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及与其邻近的蒙古、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