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满

萨满

我国阿尔泰语系满洲一通古斯语族各民族对其原始巫师的称呼,萨满教亦由此而名。同一语系不同语族中的称呼各不相同,突厥语族称“喀木”、 “巴克西”或“奥云”;蒙古人称其男萨满为“”、女萨满为“奥德根”;达斡尔人则将男女萨满统称为“雅德根”。萨满的比较成型的宗教活动仪式,标志萨满教的初步形成,时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因而,起初承担萨满者多为女性,进入父系社会后男萨满日渐普遍,但女性担任萨满的传统在很多氏族中一直延续下来。在古代社会,萨满作为神灵和人间的中介者被推崇、敬慕。在全盛的氏族社会中,每个氏族都有其代表本氏族神灵的氏族萨满。随着血缘集团向地域性群体的演变,出现了地域性的萨满,鄂伦春人称为“多尼萨满”或“得勒库萨满”,意为“流浪无根的萨满”;达斡尔人称为“博迪雅德根”,即“外来的萨满”。萨满的承袭多以久患神经系统疾病为征兆,拜一老萨满为师学习当萨满,直到“神灵附体”,承受上一代萨满传下来的护心镜,才被确认为正式萨满。锡伯族新萨满的确认,还要举行上刀梯仪式。萨满的职能除日常为病人祭神驱鬼外,通过“奥米南”等祭典,祈求其神灵为本族人免除灾难,生产丰收。近代以来,哈萨克等族萨满的职能主要表现为施展其法术、驱赶作祟的恶魔,为神经病患者治病。萨满的服饰和法器有神帽、神衣、神裙、神鼓、神杖等。每个萨满在其一生中举行若干次“奥米南”祭典,请一老萨满为师连续跳神数日,请其各神降临吃血,祈求神灵保佑其病人安然无灾,生产丰收。每经历一次“奥米南”仪式,神帽上的鹿角叉增加一枝,以示其资历之加深。此种仪式,巴尔虎蒙古人称为“特立”(祭典现场立的神树)祭典。

猜你喜欢

  • 阿南

    相传为西汉时滇地义女。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人。酋长曼阿奴(一作曼阿娜)妻。传说西汉元封(前110—前105)间,叶榆遭西汉征讨,夫被汉将郭世忠所杀,本人被俘。为避免被郭世忠强纳为妻,设计提出三

  • 根多

    珞巴族对调解人的称谓。又作根东、格杭杜、布胡特。一般自然形成,亦有推举产生。由有德才、机智勇敢、阅历资深、精明强干、能言善辩、办事公正,并享有威望的男性或少数女性充任。调解村寨或氏族内外的纠纷,受人尊

  • 阿尔巴特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即今新疆温宿县东北阿瓦特,又名盐山口。乾隆三十四年(1769)起,设台站于此。

  • 阳阿

    见“萧阳阿”(1993页)。

  • 西夏书列传

    参见“周春”(1492页)。

  • 顺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七年(1320),仁宗次子兀都思不花由安王降封。

  • 答不也

    亦作“挞不也”、“塔不也”、“塔不烟”。契丹语音译,意为“耕田者”,后被借入女真语中。此词在契丹语中,应产生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祖父匀德实开始教民稼穑时,被女真语借入,亦可能在金献祖完颜绥可徙居海古水,

  • 陆浑

    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南朝宋后废。东魏改为北陆浑县。隋开皇(581—600)初,与伏流县并。大业(605—618)初,以伏流县复名,治所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刘石之乱后,※廪君蛮、※槃瓠

  • 土司制度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授与各级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原有地区和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对民族地区的土著首领“假以爵禄,宠之名号”,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见“福乐智慧”(2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