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铁利部

铁利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所在历来有多说:一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附近;一说在前苏联犹太自治州境;一说距库页岛不远;也有比定在今黑龙江省挠力河以东、苏联比金河与伊曼河两河流域及其以东至海地;旧有指其在今辽宁铁岭县境。唐开元年间(713—741),多次朝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光仁天皇宝龟十年,779),使日的铁利人曾与渤海赴日使者发生“争坐”事件。渤海强盛时被兼并,在其地置铁利府。渤海国亡后,部分居民被辽分散移居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内蒙古翁牛特旗东的西拉木伦河旁、吉林省农安县等地;大部则稍向西徙,居今黑龙江省铁力县一带,史称其为铁骊或铁离。辽亡后归附金,其民当融合入女真。

猜你喜欢

  • 都匀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代以前称都云,五代楚时置州,元置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安抚司。二十九年(1396)改为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永乐(1403—1424)时,改隶贵州。弘治七年(1494)置

  • 格育雅古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敞口木碗”。其分侈口鼓腹和直口弧壁两种器型,均为矮圆柱形足、平底。由当地工匠采用青杠、米柳、杜鹃花等质地坚硕的树根、茎,经砍切成圆段坨,高温煮、晒干、车床凿创外壁

  • 九姓回纥

    回纥汗国建立前其内九族、外九部通称。又称“回纥九姓部落”。内九族即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是构成回纥部落的基本氏族单位,总称回纥。其中以药罗葛最强,79

  • 青稞

    即“稞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的藏族等少数民族和少数汉族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抗寒、耐瘠、耐旱、抗逆性强等优点,千粒重30克左右,较小麦颗粒大,有紫、白、黑、黄等色颗粒

  • 向镇侯

    南北朝时三峡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冉令贤”(564页)、“向五子王”(822页)。

  • 浴佛

    云南地区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信徒,灌浴佛像的一种传统宗教仪式,于泼水节的第一天中午举行,为泼水节的序曲,届时,从殿内搬出佛像,置于院中,泼清水为佛洗尘,象征去除一切污秽,迎接新的开端

  • 哲德沙尔

    清代新疆地区名。维吾尔语“七城”之意。所指不一。或云为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7城之统称。出现于道光年间(1821—1850)。同

  • 八项宣言

    1934年新疆军阀盛世才提出的施政纲领。内容为:实行民族平等;保障信教自由;实施农村救济;整理财政;澄清吏治;扩充教育;推行自由;改良司法。它是盛世才为巩固其统治、顺应当时国内外和新疆的政治潮流而制定

  • 吴颉

    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柔然东部首领※匹候跋子。北魏登国(386—396)初,柔然摆脱鲜卑拓跋部控制。登国六年(391),遭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击,随父西逃途中,被魏军击败于南床山(今席勒山)

  • 房融

    ?—705唐朝大臣。河南人。一说为鲜卑房氏(屋引氏),一说其先世房乾本出清河房氏,晋初使鲜卑,留而不遣,后裔随北魏南迁。武则天掌政时,历怀州长史等职。长安四年(704)十月,任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