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帕克和卓

阿帕克和卓

1626—1695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又译阿法克和卓、阿帕克霍加。本名依达雅图勒拉。维吾尔族。喀什噶尔白山派玛木特玉素普和卓长子。原籍撒马尔罕,生于哈密。明崇祯十一年(1638),随父往喀什噶尔(今喀什)布教。因取得叶儿羌(今莎车)汗国阿布都喇汗支持,势力渐强。清康熙六年(1667),与阿布都喇汗发生磨擦,煽动白山派教徒立尧乐巴斯为汗,镇压黑山派群众。九年(1670),胡什夏迪领导泽浦、叶城等地人民举行暴动,进逼叶尔羌。其父被毒死,被迫逃往中亚。继又窜往阿图什,发动骚乱。遭阿布都喇汗弟伊思玛业勒汗追击,经克什米尔奔西藏,经第巴桑结嘉错举荐,赴伊犁投噶尔丹。十九年(1680,一说1678、1682),引准噶尔兵攻喀什噶尔,俘伊思玛业勒汗,灭叶尔羌汗国。自称“阿帕克和卓”,意谓“宇宙之主”。为谢噶尔丹之助,每年向准噶尔贵族缴纳白银10万腾格。在位期间,征收繁重赋税,残酷迫害黑山派,使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无数文艺家、诗人、学者遭囚禁。三十一年(1692),叶城、泽浦、英吉沙尔等地爆发舒艾尤布和卓领导的黑山派起义,被迫让位,携子雅雅和卓逃往吐鲁番和哈密。后乘喀什噶尔白山派徒众反抗伊思玛业勒汗弟穆罕默德·额敏统治之机,重返叶尔羌掌权,并暗中遣人杀害舒艾尤布。三十四年(1695),叶尔羌发生暴动,被杀,葬于喀什噶尔阿格杜。

猜你喜欢

  • 冉魏

    十六国时期汉人冉氏所建政权。冉氏为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冉瞻、※冉闵父子为后赵石虎收为养子、养孙,遂从石姓。屡从征伐,多有战功,位高爵显。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后,闵持权擅专朝政,屡谋逆

  • 壳壳

    见“浑脱”(1740页)。

  • 宝儿赤

    见“博尔赤”(2150页)。

  • 环州

    古地名。唐贞观十二年(638)置。治所在今广西环江县西北大环江西岸。隶宜州,领思恩、都毫2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正平郡。乾元元年(758),复名。移治今广西环江东。曾发生“环州起义”详见该条(1

  • 越析诏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又称磨些诏,居故越析州(今云南宾川县北)。开元(713—741)中,有豪酋张寻求烝其王波冲妻,合谋杀波冲。唐剑南节度使王昱召张至姚州,诛之。部落无长,以其地归于南诏

  • 白凌阿

    ?—1868清末蒙古族起义首领。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家贫,父母早亡,以贩马为生。咸丰九年(1859),聚众起义。后赴达尔罕王旗联络弥勒僧格、赵保承(绰号二喇嘛,蒙古人),发动蒙汉群众参加反清斗

  • 李失活

    见“失话”(590页)。

  • 管宁

    见“萧惠”(1991页)。

  • 波罗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博啰河卫,并说清代盛京将军所辖有博啰堡,与黄固岛相近。今有人考在库页岛中部波罗河流域。

  • 灌奴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南部或前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其分布区在5部中的内部之南,故名。约有今朝鲜平安道一带地。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惠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