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谅
明代文学家、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嘉靖(1522—1566)年间人。少以文章知名,曾官应天府(今南京)尹。58岁告老还乡,在镇淮楼西南筑“窥园”度晚年,凡21年闭门著书,纂注《尔雅》。工诗,《历阳诗囿》载其《香泉》等诗作。
明代文学家、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嘉靖(1522—1566)年间人。少以文章知名,曾官应天府(今南京)尹。58岁告老还乡,在镇淮楼西南筑“窥园”度晚年,凡21年闭门著书,纂注《尔雅》。工诗,《历阳诗囿》载其《香泉》等诗作。
1592—1643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自幼好学,勇力绝伦,多有战功,深得父偏爱。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并列为四大贝勒
宋代党项首领。投附宋朝为官。善制弓弩,宋熙宁年间(1068—1077),向宋献偏架弩。是弩上设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可射300步,能洞穿重札,谓之“神臂弓”。其官至防御使、团练使。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1848—190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道光二十六年(1846)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五世圆寂后,被选为转世灵童,是为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生于黄河南的莽拉家族。咸丰元年(1851),受戒学经。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
见“八旗满洲”(30页)。
即“俱战提”(1888页)。
元代诸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宗仁卫。仁宗延祐年间,漠北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者众多。英宗至治二年(1322),纳丞相拜住谏,立宗仁卫以收养被卖为奴的蒙古子女。由拜住总卫事
见“达密里部”(734页)。
明代书法家。字雪樵。蒙古族(一说为“色目人”)。洪武间(1368—1398),曾任云阳(今四川云阳县)县令。后被免职,流落江湖,居武塘。以草书著称。
中国西北古族名。自称盍稚。关于其族源,主要有两说: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派,认为殷周时,氐族尚未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甲骨文虽有“氐”字,但含“絜带”、“征发”之意,并非族称,春秋战国时,始作为族称;一说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