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鼎凤

黄鼎凤

1828—1864

清咸丰、同治间广西贵县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黄三。贵县覃塘青云村人。壮族。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为人刚直不阿,好打不平。咸丰二年(1852),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家乡覃塘设馆拜会,倡议惩办贪官豪绅,救百姓于水火,来附者70余村,秘密策划武装起义。四年(1854)八月,联合邻近农民起义队伍攻占贵县城,迫知县李嘉年交出官印。继而联合桂平友军围攻浔州,不克,折回贵县据守。因遭清军不断进攻,于翌年五月退出贵县城。不久,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兵至贵县境,旋率部归附,迅速收复贵县,被封将军,奉命扼守覃塘。七年(1857)六月,率众万余攻克宾州,改宾州为临浦州。又联合上林李锦贵等攻占上林县城,改上林县为澄江县。因累有军功,被大成国镇南王陈开封为隆国公。十一年(1861),陈开牺牲后,“佯受招抚”,潜归覃塘,收陈开残部4万余人,重举义旗。同治元年(1862)五月,再克贵县,统兵5万进攻浔州,在岭头铺受挫,撤回贵县。以此为据点,竖旗立寨,自称建章王,命军师周锡龄造尧天五典,并分兵扼守要隘,以抗官军。次年夏,为清统领楚军布政使刘坤一等所败,贵县、覃塘相继失陷。率部退至小平天山,凭险筑垒,挖壕立栅,坚持战斗。终因孤立无援,腹背受敌,于同治三年(1864)四月下山就抚。刘坤一背弃前言,将其执杀。

猜你喜欢

  • 雅龙

    见“瞻对”(2586页)。

  • 巴林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北部。牧地当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及其下游西辽河)北岸。元为鲁王分地。明初为全宁卫,后属兀良哈北境。至达延汗曾孙苏巴海,号所部为巴林。役属于察哈尔。与喀尔喀为兄弟

  • 回纥十一部

    唐代回纥部落联盟诸部的总称。又称回纥十一姓。即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秘、阿布思、骨仑屋骨、拔悉蜜、葛逻禄。其中,以回纥部居主导地位。每部置一都督。每行止斗战,常以拔悉蜜、葛逻禄为先锋。

  • 木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伦卫。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四年(1406)所设麦兰河卫、永乐五年正月所设木兰河卫均称作穆伦河卫。

  • 至拔州都督府

    唐代设置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俱蜜褚瑟城(约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杜尚别东北)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隶安西部护府管辖。

  • 萧蒲离不

    辽末学者、隐士。字桵懒。契丹族。为魏国王※萧惠四世孙。以父母早丧,与祖父兀古匿相依为命。年十三,祖父卒,为报鞠育恩,自是力学,于文墨、技艺无不精通。他处世淡泊,四处神游,终身不仕。天祚帝时屡受征召,皆

  • 万安国

    ?—476北魏大臣。代人。敦煌公万真孙,冯翊公万振子。少明敏、有姿貌,尚河南公主,拜驸马都尉。寻迁散骑常侍。献文帝拓跋弘继位后,特受荣宠,常与同卧起,并获丰厚赏赐,超拜为大司马、大将军、安城王。承明元

  • 弄麻等十一族

    藏族古部族名。见于《元史·世祖纪》。元代分布于威州(属宣政院辖地,在今四川阿坝地区汶川一带,治汶川县西北)山谷燔。元至元四年(1267)五月,受招归附,赐以玺书、金银符。十一族各族部名称史籍失载。

  • 阿哈玛法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神的奴才”。简称“阿哈”。因其供奉“德斯库”(娘娘神),又称“德斯库萨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其在诸萨满中的地位,各地不一,有的说为最大的萨满

  • 朝定

    契丹语,意“朋友”。辽太宗天显元年(926)四月,中原后唐王朝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被杀,明宗李嗣源即位,七月,遣供奉官姚坤赴契丹告哀,辽太宗※耶律德光言:“我朝定儿也。吾方欲救之,以渤海未下,不果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