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晋问

晋问

柳宗元作。此篇托吴子与柳先生对答,吴子,指吴武陵。吴武陵于元和二年(807)中进士,三年(808)谪永州。可知此赋必作于元和三年到四年之间,且为陶冶勖励吴武陵之作。文用七体。韩醇说:“(柳)公晋人,实以尧之故都为重,故设武陵之问,而悉以晋之名物对。一曰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二曰晋之金铁,甲坚而刃利;三曰晋之名马,其强可恃;四曰晋之北山,其材可取;五曰晋之河鱼,可为伟观;六曰晋之盐宝,可以利民;七又先言文公霸业之盛,而后以尧之遗风终焉,其为文可谓工矣。”(引自《柳宗元集·晋问》注)用七体以铺述名物,自枚乘《七发》后作者甚夥,柳宗元此文从构体来说并无超越前人处。然用七体来铺陈一地的风物,实为此文首创,且作者的用意是用来启发吴武陵,故重在于铺陈之外表现思想,因而每陈一事则间以议论,发挥为政之要。陈山河之险固则云“在德不在险”;述金甲之利则云吉凶由德;言名马则云马不可恃;说美材则云患无德无人不患宫室不美;夸河鱼盐宝则云当以利民为上,赞霸业则以无为而治为高。此种夹叙夹议之法,又与前代诸七体之作不同。故宋洪迈云:“枚乘作《七发》,……柳子厚《晋问》乃用其体,而超然别立新机杼,激越清壮,汉、晋之间诸文士之弊,于是一洗矣。”(《容斋随笔》卷七)

猜你喜欢

  • 南山隐

    见“南山豹”。

  • 鸡鸣寺

    在江苏省南京城北鸡鸣山东麓、玄武湖畔。南京著名古寺之一。原为三国吴宫后苑,东晋为廷尉署,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此创同泰寺,寺内原有高达七层之大佛阁和九层宝塔,大小殿堂十余所,规模居“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侯

  • 贻小尼师

    【介绍】:王建作。尼师,指出家入佛门的女子,俗称“尼姑”。诗人以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位稚气十足、不明佛事的年幼女僧形象,对唐代大规模建寺、度僧风气进行了讥讽。语调活泼,对仗工整,心理刻画尤其细腻生动。

  • 存殁口号二首

    【介绍】: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作。存殁,每首诗所咏人物,一生一死。口号,随口吟出。第一首,咏席谦、毕耀。原注:“道士席谦,吴人,善弹棋。毕耀善为小诗。”席存毕殁,各以其善长为咏。第二首,咏郑

  • 登观鹊楼

    【介绍】:畅诸作。见《登鹳雀楼》②。

  • 吟白蘋

    南朝梁柳恽有《江南曲》叙写旅途中的情形,抒发思旧怀归之念,其中有“汀洲采白蘋”之语,故后以“吟白蘋”为怀人思乡之典。储嗣宗《晚眺徐州延福寺》:“今日惜携手,寄怀吟白蘋。”

  • 北京

    唐代指太原府。因李唐发祥于此,故称。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参见“北都”。

  • 逐臭

    追逐臭味。喻怪僻的嗜好。《吕氏春秋·遇合》载,有人身上有奇臭,无人能忍受,自居海上,而海上却有一人喜闻臭味,昼夜随之。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海边慵逐臭,尘外怯吞腥。

  • 顾云

    【生卒】:?—约894【介绍】: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垂象,一字士龙。池州秋浦(今属安徽)人。盐商子。早年曾与杜荀鹤、殷文圭同在九华山读书。大中、咸通中,谋试于长安,为令狐绹所赏识。乾符元年(874)进

  • 周诗

    指《诗经》。因其为周代诗歌,故称。韩愈《荐士》:“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