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勇营制度

勇营制度

清代兵制之一,即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乾隆以后,清朝“经制兵”八旗、绿营暮气日深,国家有事即招募乡勇,组成勇营,其兵士称“勇”。咸丰以前,勇营均属临时招募性质,以补用兵时绿营兵力之不足。兵事一过,即行遣散。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和捻军驰骋于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曾国藩奏称团练无济于事,绿营兵不堪战守,主张改弦更张,编练新军。他在长沙编练湘军, “选士人,领山农”。他以各级将领为中心,先设官,然后由官招兵。其制恰与绿营制度相反,故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后起之淮军和各省之勇营,其制均仿自湘军。湘军和淮军等当时俱称为勇营,以别于国家“经制兵”绿营。勇营制度开始代替绿营制度。

猜你喜欢

  • 柴桑之会

    刘备、孙权建立抗曹联盟的事件。长坂战后,曹操占据荆州(治今湖北襄阳)军事重镇襄阳,控制了荆州江北地区,对孙权震动很大。刘备采纳诸葛亮联吴抗曹建议,派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向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满洲善后协约》。日俄战争以日胜俄败而告终,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沙俄将在中国东三省南部地区的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1905年12月(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

  • 刘二祖起义

    金末鲁南红袄军起义。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泰安(今山东泰安)人刘二祖聚集当地农民起义,转战于淄(今山东淄博)、沂(今山东临沂)二州,以沂蒙山为依托,坚持抗金。其女刘小姐也率众参加战斗,众至数万。

  • 华严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亦称“贤首宗”。华严宗主要通过论证所谓尘(外部客观世界)是心(内心主观世界)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宣扬

  • 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冯跋系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曾任后燕禁卫军将领。建始元年(公元407年),冯跋支持高云杀后燕主慕容熙,后高云为部下所杀,跋遂自称燕天王,仍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史

  • 弘光政权

    南明福王政权。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马士英等人拥立逃来南京的福王朱由崧为帝,建元弘光。用史可法、马士英为内阁大学士,但马士英一伙很快就把史可法排挤出南京,督师扬州,硬把阉党阮大钺拉入内阁。

  • 围攻使馆

    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各国驻华使馆的事件。1900年5月下旬(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下旬)八国联军先遣队以护卫使馆为名进入北京后,各国公使就蓄意挑衅,侮辱中国官员,干涉京城警卫事宜,逼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派联军在

  • 内史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隋文帝改称内史省,炀帝又改称内书省。其长官为内史监、令。旋废监。内史省与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为隋代最高政务机构。唐初沿置,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称中书省。

  • 乡兵

    我国封建时代地方之民兵。其名称因时因地而异。一般为边战守,边耕种,不脱离生产。主要用于镇压人民反抗和抵御别族压迫骚扰。多由当地地主豪绅直接掌握。宋承五代之制,建立乡兵,有弓箭手、士丁、弩手等多种名目。

  • 钦哀后政变

    辽后族与皇族争夺权力的斗争。圣宗以齐天后生子早夭无嗣,乃抱养宫人耨斤所生子宗真为皇子,而加封耨斤为元妃。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十一月,圣宗病危,遗命齐天后为太后,而耨斤匿不宣诏。宗真十六岁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