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大东沟海战

大东沟海战

又名“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海战。1894年9月16日(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七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抵鸭绿江口大东沟,第二天上午,正待返航,突遇日本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所率舰队寻衅。中午双方交战。北洋舰队列阵迎敌,以主力舰“定远”、“镇远”居中主攻。丁汝昌在旗舰“定远”号上指挥,因飞桥震断跌落重伤,总兵刘步蟾代为督战。开战不久,即有数艘日舰被击伤,其中“比睿”、“赤城”重创,北洋小舰“超勇”、“扬威”分别中弹沉没和搁浅。日舰避开“定远”、“镇远”攻势,绕至北洋舰队侧后袭击,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陷于被动。爱国官兵拼死奋战, “致远”号重伤,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鼓轮撞击日舰“吉野”,不幸中***沉没,全舰二百五十名官兵除少数遇救余皆壮烈殉国; “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力战阵亡,其舰力战良久,中弹沉没。而“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见“致远”号沉没,令转舵逃跑,已搁浅的“扬威”号被其撞沉。吴敬荣管带的“广甲”号在逃跑途中触礁。由于“镇远”、“定远”等舰的力战,最后北洋舰队再次嬴得主动, 日舰首先撤退。是役持续近五小时,先后参战的北洋舰队大小军舰计十三艘,丧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等号,余亦程度不同受损,人员伤亡一千左右。参战日舰十二艘,皆被创伤,数艘重创,人员伤亡约三百。

猜你喜欢

  • 柳条边

    清初在今辽、吉两省,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亦称柳墙。清入关后,把东北视为祖居圣地,列为禁区。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是满族“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是其最早的根据地。清初,关内斗争形势复杂,阶级矛

  • 田银、苏伯起义

    东汉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田银、苏伯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幽(治今北京西南)、冀(治今河北柏乡北)二州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曹操正用兵关西

  •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

  • 郑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一说今陕西凤翔),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周司徒,见西周将亡,乃将财产和家族东迁到虢(即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

  • 丰岛海战

    见“牙山海战”。

  • 三案

    明末宫廷中“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参见“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牧野之战

    周武王克商的战役。参见“武王克商”。

  • 隋灭陈

    隋朝建立后,杨坚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军事实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曾命大将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南攻陈朝,因时机不成熟,旋即班师。尔后杨坚不断派兵烧毁陈朝储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紫微省,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