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孙恩起义

孙恩起义

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掌握东晋朝廷大权的司马道子父子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下令强征浙东八郡“免奴为客”的丁壮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兵,称之为“乐属”。农民一入军籍,则终身当兵,世代当兵。故而激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时天师道首领孙恩,率徒众百余人,避难于海岛。乘农民反抗征兵之机,率众登陆,攻陷上虞(治今浙江上虞),杀县令。尔后攻克会稽(治今浙江绍兴),杀内史王凝之。东南八郡农民纷起响应,加入孙恩队伍, “旬日之间,众数十万”。朝廷派谢琰、刘牢之率北府兵镇压。官军攻破会稽,孙恩率起义军英勇抵抗,后退回海岛。次年五月,孙恩率众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登陆,克余姚(治今浙江余姚)、上虞和邢浦(今浙江绍兴北)。在山阴(治今浙江绍兴西南)战败谢琰军队,阵斩谢琰及其二子。朝廷震惊,急命刘牢之阻击农民军。孙恩率众撤回海岛。隆安五年二月,孙恩再次从浃口登陆,进攻句章(今浙江宁波南)。再攻海盐时,孙恩失利,遂率军北上,攻克扈渎(今上海),杀吴国内史袁山松。时义军有水军十余万人,战船千艘。孙恩溯江西上至京口(今江苏镇江),旋即进军建康。朝廷急忙调兵遣将入卫都城,孙恩转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又北上攻克郁州(治今江苏连云港东),俘东晋大将高雅之。刘牢之率北府兵进攻起义军,农民军损失万余人,孙恩被迫返回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三月,孙恩第四次率义军登陆,攻临海失败,损失严重。因缺少给养,加之疾病流行,孙恩及其家属与部众百余人,皆投海而死。农民军仅剩下数千人,暂时转入低潮。后有卢循等继续领导义军余部坚持战斗。

猜你喜欢

  • 至元通行宝钞

    元代纸币名。简称至元宝钞、至元钞。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开始印行。面值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与前此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当白银一两,二十贯当赤金一两。

  • 八里桥之战

    第二次***战争中清军与英法联军进行的最后一战。1860年9月21日(咸丰十年八月初七日)英法联军分三路进攻八里桥(在通州城西八里,横跨惠通河)、咸户庄(在八里桥西南六、七里)一带,僧格林沁、胜保、瑞麟

  • 禁烟运动

    清道光年间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员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输入***的斗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贸易作为对华进行殖民掠夺的重要手段,英国尤为祸首。到***战争前夕,输入中国的***每年多达四万余箱,其中绝大部

  •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维护地方统治的一种行政组织形式。宗主督护制是在宗族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连年混战,豪门大族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势,往往率领宗族结坞自保,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甚至一宗至万家

  • 福建独立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早有革命党人从事活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福州成立同盟会支部,郑祖荫任支部长,林斯琛为总干事,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聚集革命力量。黄花岗起义,福建革命党人参加者甚多,之后又按

  • 王伦起义

    宋仁宗时京东路沂州(今山东临沂)爆发的一次士兵起义。仁宗时,东部沿海地区连年灾荒,饥民不断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五月,沂州虎翼军(禁军)士兵王伦杀巡检使朱进,发动起义。当地农民纷纷响应。乃北

  • 商都五迁

    商朝前期自仲丁至盘庚时期,曾五次迁都:仲丁由毫迁隞(一作嚣,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由隞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又迁于邢(一作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最后盘庚由奄迁于蒙,号之

  • 钦廉防城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广东钦州三那(那桑、那黎、那彭)地方群众组成以刘思裕为首的万人会,反对清政府增收糖捐,由请愿发展为武装暴动。清政府派兵镇压, 刘思裕牺牲,群情激

  • 输籍法

    即输籍定样。隋朝确定户等及纳税数额的方法。隋文帝为搜括户口,采纳宰相高颖建议,行输籍之法,即由中央确定依据资财划分户等的标准,从轻定额,写成“定簿”,称为“输籍定样”,颁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由县

  • 诸吕之乱

    汉初吕后死后,吕产、吕禄等发动的叛乱。刘邦死,惠帝懦弱无能,吕后临朝称制。她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规定,封其侄吕产、吕禄等为诸侯王,掌握朝政。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病危,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