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沙苑之战

沙苑之战

东、西魏间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八月,丞相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等十二将,统兵近万人,攻克东魏之恒农郡(今河南三门峡市),擒其刺史李徽伯,俘其战士八千。东魏丞相高欢得悉恒农失守,亲自率军二十万反攻。自率主力由壶口(今山西临汾西南)直扑蒲津(今山西永济西),又令骁将高敖曹帅兵三万,自河南进围恒农。宇文泰闻东魏大举出兵,急率所部退回关中。高敖曹遂围恒农。高欢率主力渡过黄河,直逼长安。宇文泰在渭南征调援兵,未及汇集,东魏军已至许原(在洛水南),长安危在旦夕。泰急令所部轻骑北渡渭水迎击。十月初一,宇文泰率一支不满万人的部队赶至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洛、渭二水之间),距高欢军六十里扎营。次日黎明,高欢即率军奔沙苑而来。宇文泰用李弼计,将主力伏于渭曲之芦苇荡中,背水东西为阵。午后,东魏军进至渭曲。大将斛律羌奉举认为苇深泥泞,无所用力,建议高欢与宇文泰在此相持不战,而密遣精锐,直取长安。高欢不予采纳,命令将士进击。宇文泰亲自鸣鼓呼军,伏兵冲出,东魏军遂大败。高欢东渡黄河逃命。高敖曹得知主力已败,由恒农撤军,逃回洛阳。沙苑一战,东魏丧甲士八万,铠仗十八万。

猜你喜欢

  • 李傕、郭汜之乱

    东汉末年封建军阀之间的混战。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杀掉董卓。董卓部众尚有十多万人,王允欲解除其武装。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以为王允偏向关东军,倘若解除军队武装, 日后必然要被王允等人消灭。于是以为董卓报仇之

  • 包银

    参见“科差”。

  • 崔浩之狱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诛杀汉族世家大族的一起大案。崔浩(?—公元450年), 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好文学,博经史,工书法,长于天文、历学、曾制定《五寅元历》;历仕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

  • 周二王并立

    东周初年,周平王与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曾短时间并立为王。据古本《竹书纪年》说,在幽王和伯服骊山遇难以前,申侯、鲁侯和许文公就已经立平王于申。幽王死后,西周朝的大臣虢公翰又立幽王另一个儿子余臣于携,造

  • 中英会议缅甸条款

    简称《中英缅甸条款》。英国政府为吞并缅甸和向中国西南地区侵略扩张,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以后,法国加强了对中国西南的侵略,英国则急于吞并缅甸,以便进而向中国西南地方扩张侵略势力。1885

  • 方清起义

    唐代宗时皖、浙、赣交界地带农民起义。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江南大疫,死者过半,又值荒年,租庸使元载的急征暴敛,使人民无法生活下去。方清率领饥民几万人,在歙州(今安徽歙县)起义。第二年与起义于广德(今

  • 二税户制

    辽代对投下人户实行双重剥削的制度。辽圣宗时,国内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封建赋税制扩展到投下州县。政府规定,投下之赋皆分为二:工商税中酒税上交朝廷,其余市井之赋尽归投下主;被编为投下奴婢的汉

  • 门下省

    官署名。秦、西汉有侍中之名,但无寺省之设。东汉始设侍中寺,晋称门下省,为皇帝侍从机构,以备顾问。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权力愈重。隋唐时,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成为中央政权的核心

  • 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见“黄花岗起义”。

  • 通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杨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百余万开凿而成。通济渠是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