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禁闭诸王

禁闭诸王

玄宗对其兄弟、皇子采取的一项隔离性措施。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网罗勇士,谋杀韦后,被立为太子,后又登极称帝,深知诸王是最有可能夺取帝位的人。因此,他登极后,对诸王采取了禁闭措施。首先起用高力士为左监门将军,又使一些亲信宦官为三品将军,掌握禁卫军,严禁诸王与群臣交结。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又规定,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不得往还。玄宗兄弟封王的共五人,虽受优厚的生活待遇。但不得任职事。皇子为王者先后共十六人,均在宫城之侧各住一宅,号称十王宅,亦称十六宅,每宅派宦官管理和监视,只有侍读官定时出入教书,其余官属一律不准和诸王见面。后,皇孙渐多,又设百孙院,亦派宦官管理。太子虽不住东宫,但经常随从皇帝,居住别院,亦受到一定的监视。

猜你喜欢

  • 基隆之战

    中法战争中基隆军民抗击法军的战斗。1884年8月4日(光绪十年六月十四日)法海军少将利士比率领三舰进犯基隆,要挟守军交出防御工事,妄图据以夺取台北作为“担保品”,逼清政府投降,并夺取基隆煤矿以供军需,

  • 南唐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李昇)灭吴所建。徐知诰养父徐温原为杨行密部将,后拥立杨行密子杨渭为大吴国王,官至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执掌吴国军政大权。徐温坐镇金陵(今江苏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资政院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的中央咨议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次年9月(八月)谕令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任命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主持筹备。1909年(宣统元年

  • 秦霸西戎

    秦穆公统治时期(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积极加强国势,插手晋国等中原国家事务,谋向东方发展。但是晋国在晋文公的统治下迅速强大,阻碍了秦国东进的计划。尤其在崤之战中,秦军遭到

  • 明朝三司

    明代地方省级政权机构。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元代在各省的行中书省之名,以“三司”为省级政权机构。“三司”有布政使司,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下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掌一省的行政、民政、财

  • 甘露之变

    唐文宗时,李训等人谋诛宦官的事件。文宗祖父宪宗、兄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其父穆宗和他本人,皆由宦官拥立。故文宗对宦官专权颇为不满,欲诛宦官,以摆脱困境。宋申锡案之后,文宗又继续谋划剪除宦官势力,他起用李

  • 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见“黄花岗起义”。

  • 神武军

    ①唐代禁军名称。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置。也叫神武天骑,分为左、右神武天骑及左、右羽林,左、右龙武等六军,称“北衙六军”。②南宋军队名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御营五军

  •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在王莽代汉称帝二十年后,复兴汉室,史称光武中兴。刘秀称帝建汉后,逐步镇压农民起义军,扫平割据势力,统一了天下。他废除王莽苛政,取悦民心,平冤免罪,约法省刑,稳定社会秩序;广罗人才,封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