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营建东都

营建东都

隋炀帝时的重大建筑工程之一。杨广即位后,为加强朝廷对关东及江南地区的控制,便以尚书令杨素为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和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副监,营建东都洛阳。工程始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 成于二年元月,历时近一年之久。每月役丁二百万人。新城位于旧城之西,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罗城)等三部分,规模宏大,周围五十里。同时,另在洛阳西部营建了显仁宫和西苑,供皇帝消遣和游玩。并徙原洛阳城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于新城。又在洛阳城内外营建了许多仓库,藏储粟帛、食盐等物资。当时京城虽在长安,但隋炀帝却常住洛阳。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漕运的中心。

猜你喜欢

  • 求贤令

    曹操选官用人的诏令之一。曹操统一了北方,为加强统治力量,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颁布了“求贤令”。令文说: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之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天下的呢?他们所遇到的

  • 晋灭东吴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西晋发兵二十万,分五路进兵攻吴。东线,杜预从襄阳发兵直捣江陵(今湖北江陵),占领江陵及江南各州郡。建威将军王戎直攻武昌,安东将军王浑出击横江(今安徽和县横江浦),欲攻采石,取建

  • 三长制

    北魏时期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魏初实行宗主督护制,豪宗强族有大量隐庇户口,不负担国家赋役。为使豪宗强族的依附民口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劳动人手,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元宏接受

  • 清末留学热潮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始于洋务运动。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派出的留学生逐渐增多。由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政府日益腐败的刺激,大批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纷纷自费出国留学。日本学

  • 吴越归宋

    宋代后周,吴越钱氏震恐,乃屈节事宋,多方顺从。宋灭南唐之役,吴越奉命出兵夹击助战。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二月,其主钱俶奉诏偕妻子入朝,赵匡胤谕其纳土,钱俶惶惧而返。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三月

  • 王金刚奴起义

    明初陕西农民起义。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陕西沔县人王金刚奴、田九成、高福兴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王金刚奴称“天王”,田九成称“汉明皇帝”、高福兴称“弥勒佛”。起义军在阳平关打败明军,攻下陕西略

  • 护步答冈战役

    女真族抗辽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后,乘胜连克辽北边重镇达鲁古(今吉林扶余附近)、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十一月,辽天祚帝亲率十余万大军伐金,阿骨打领兵两万迎敌。两军

  • 梁国民溃

    春秋时期梁国(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南)民众反抗奴役而散逃的事件。梁国的国君喜欢大兴土木,屡次筑城,却又不去居住。民众疲弊得不能忍受,梁国统治者则以“某某敌人将要到来”的诳语驱使人们继续服劳役。公元前64

  • 通判制

    宋代为加强对地方控制,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始于各州府置通判。一般大州二员,小州一员,不及万户者不置。其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州府文书须有通判连署,方为有效。并握有监察州府官员之权,号称监州、倅贰。

  • 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同年,孙中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