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国志后传

三国志后传

十卷一百四十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余杂记,西蜀酉阳野史编次”,编者真实姓氏无考,所谓“陈寿史余杂记”亦是模仿《三国演义》而假托。该书是以讲史为名的长篇演义小说,故事接《三国演义》邓艾灭蜀,叙晋与十六国故事,以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汉、前赵、后赵事为主,结合叙述西晋兴衰始末。所以题为《三国志后传》,因该书将此期活跃在北方摧毁西晋政权的主要历史人物全杜撰成三国英雄后裔:汉主刘渊为蜀汉梁王刘理之子,前赵主刘曜为蜀汉北地王刘堪之子,后赵主石勒为赵云之孙(原名赵勒)。关羽、张飞、诸葛亮、王平的后代也都被安上了角色,在刘渊、刘曜、石勒部下为将。书开头说邓艾灭蜀,上述不肯投降的蜀汉宗亲和英雄后裔纷纷走入胡地避难,后羽翼养成杀入中原向司马氏政权复仇,造成西晋灭亡,形成北方割据局面。所以该书名为讲史,实已是任意杜撰历史,成为虚构小说了。书前某氏引中既已说明:“感于蜀汉衰微,辅以关张葛赵诸人,亦不能恢复汉业,致为司马氏所并。故托其后裔以泄愤一时,取快千载,故不以虚诳为嫌。”可见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实在是愚腐。按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结尾预言:汉帝外孙刘渊来日灭晋复仇,立国号曰汉。在《平话》中不过是无所谓的一处附会文字,当是该书作者受到启发之处。不过该书讲述这一段故事时,除了人物血统牵强杜撰外,主要事件面貌还照顾一些史实;刘渊、刘曜得势之后的荒淫也未隐去,见不到多少立志复国的英雄本色。皆因该书取材,无法享有陈忱作《水浒后传》的那种纯虚构自由,所以亦无法避免支离矛盾。书有明万历己酉(1609)刊本,藏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新译华严经音义

    二卷。唐释慧苑撰。是书《开元录》卷九著录,云:“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门人。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以新译之经,未有音义,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字书,撰成二卷,俾读之者,不远求

  • 韵海镜源

    一卷。唐颜真卿撰,清黄奭辑。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山东临沂。师古五世孙。开元中举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卒赠司徒,谥文忠。生平

  • 道腴堂诗集

    四卷。清曹煜曾(约1710年前后在世)撰。煜曾号麓蒿。上海人。康熙末贡生,与其弟炳曾、煐曾齐名。本集是其孙锡室所编,《石仓世纂》之第一种,计收诗一百五十五首。煜曾为云间董俞弟子,所以他的诗声律格调颇有

  • 临晋县志

    ①十卷。清齐以治修,王恭先纂。齐以治,湖北应城人。出身进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临晋县知县。按临晋旧志,远不可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邑令高向辉曾重修之,传本极为罕见。据此志序例言:明万历

  • 释名校议

    一卷。清吴翊寅撰。翊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是书据毕沅本及顾广圻校本,剖析源流,比较异同,并参校群书所引《释名》逸文,评论得失,辨正今本讹误。有光绪年间广雅书局刊本。

  • 读易初稿

    八卷。清丁叙忠撰。丁叙忠字秩臣,湖南长沙人。此书历引宋以来邵周程朱诸儒易说,证以本经,验以人事,所言多为阐发人生道德之旨。他认为周易实际上为卜筮之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不超出民生日用的范畴。人们

  • 尚书剩义

    四卷。清黄璘(详见《周易剩义》)撰。《尚书剩义》一书,其体例与璘所著另书《周易剩义》大致相同。璘认为经书之义,诸说有未备未当者,而己著书弥补之,故曰“剩义”。其书分条疏解经文,然无甚发明,大抵为讲章之

  • 榴龛随笔

    清陈寅清撰。陈演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见《庄氏史案》。

  • 春秋志在

    十二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撰。集之字元成,明末经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安庆府推官,仕终太常寺少卿。著有《读易隅通》、《卦义一得》、《易图亲见》、《倘湖樵书》、《博学汇书》等。《

  • 太古遗音

    无卷数。明杨抡(生平见《伯牙心法》)撰。此书卷首有四言赞一篇。其中有上古琴样一篇,从伏羲、神农直至明代刘伯温共三十四人,每人所用琴皆绘有图,实无根据。又绘钟子期之像,而以自己之象绘于钟子期像之旁,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