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坡词

东坡词

一卷。宋苏轼(1037-1101)撰。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宋史·艺文志》载《苏轼词》一卷;《书录解题》则称《东坡词》二卷。此本乃毛晋所刻,后有毛晋跋,称得金陵刊本,凡混入黄、晁、秦、柳之作俱已删去。然刊削尚有未尽,譬如:开卷阳关曲三首,已载入诗集之中,是饯李公择绝句。其曰以“小秦王”歌之者,系唐人歌诗之法,唯小秦王调近于绝句,故借其声律以歌之,非别有词调,谓之“阳关曲”。即使当时有阳关曲一调则必有本调之宫律,大可不必更借“小秦王”。将此诗收入词集,未免泛滥。至于集中《念奴娇》一首,朱彝尊《词综》据《容斋随笔》所载黄庭坚手书本,改“浪淘尽”为“浪声沉”;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我笑生华发”,理由是“浪淘尽”三字于调不协,多情句应上四下五。但考毛此调,如算无地阆风项,皆作仄平仄,不可都谓之不协。石孝友此调为“九重频念此,衮衣华发”,周紫芝此调为“白头应记得,尊前倾盖”,也都不作上下四五句。又赵彦卫《云麓漫抄》辨《贺新凉》词版本“乳燕飞华屋”句,真迹“飞”作“棲”;水调歌词版本“但愿人长久”句,真迹“愿”作“得”,指为妄改古书之失。然二字之工拙,皆相去不远;前人著作,时有改定,没有理由一定以真迹为确断。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苏词才情奔放,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豪壮清雄之作尤使人耳目一新。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宋名家词》第一集、《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宋六十名家词》本等。

猜你喜欢

  • 牧津

    四十四卷。明祁承撰。祁承,字尔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参政。为官多年,深知吏治与民生之关系,遂广辑历代循吏事迹,分类编次,成为本书。首列“辑概”一卷,概述

  • 长江集

    十卷。唐贾岛(779-843)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

  • 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六卷。元卞管勾(生卒年不详)撰。旧本题《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又名《元卞管勾集》、《痊骥通玄论》、《痊骥通玄经》、《马经通玄方论》。管勾是官名,生平不可考。只知是东原地区(今山东省汶上、宁阳等地)人。

  • 帝京岁时纪胜

    一卷。潘荣陆撰。潘荣陆,字在廷,号止轩,顺天大兴(在今北京东南郊)人。清雍正年间,历承禁史馆等差,又任宫阙制作、督销之职。乾隆初,告老还家。因其经历,撰有工务、月令、婚仪、读礼、书法等方面的著述,都未

  • 事物纪原集类

    见《事物纪原》。

  • 绘事备考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

  • 竹书纪年辨证

    四卷。清韩怡撰。韩怡,丹徒(今属江苏)人。官至国子监学正。该书将张宗泰《校补》概为删削,附注等则仍如其旧。然张氏本东周以后,皆以晋魏纪年,自晋殇叔元年至魏惠襄王,皆用大书而不旁列。怡书则言夏商周王事,

  • 孟子时事年表

    一卷。清林春溥(详见《春秋经传比事》)撰。史籍记载孟子事迹多疏略,明清诸家所撰孟子年谱、考略等亦互有异同。林氏据《史记》中各世家、表、传及《战国策》、《竹书纪年》等书中有关资料,考时事之远近,证游历之

  • 云笈七签

    一百二十二卷。宋张君房(生卒年不详)编辑。张君房,字尹才(一作允方),岳州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进士,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等职,后从御史台谪官到宁海(今属浙

  • 淮阳诗集

    一卷。附录《诗余》一卷。元张弘范(1238-1280)撰,一名《张淮阳集》。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官至蒙古汉年都元帅,累赠太师淮阳王。内载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