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明吕坤(见《呻吟语摘》)撰。此书上卷为内篇,下卷为外篇。书中所论涉及到“性命”、“伦理”、“修身”、“问学”、“天地”、“治道”、“人情”等方面,多为应时治世之理。如他在书中认为,道为天下古今公
一卷。元周达观撰。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成宗元贞元年(1295),达观随元使臣赴真腊(今柬埔寨),大德元年(1297)回国。此书即他依据在真腊的亲身见闻写成。前有总叙,记载他随同
二卷。清杜文澜(详见《平定粤匪纪略》)撰。咸丰三年(1853)二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清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天京城东沙子冈,三月,移扎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围攻天京。咸丰三年三月,太平
一卷。三国魏刘桢(?-217)撰,清马国翰辑。刘桢,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为丞相曹操掾属。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在当时负有重名。有《刘公干集》。《隋书·经籍志》著
十五卷。明李堂(1462-1524)撰。李堂,字时升,号堇山,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累官至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著有《堇山集》。是集因鄞县有赤堇山,而李堂曾居于其侧,
四卷。清姚象申撰。姚象申字嵩岩,江西萍乡人。此书共作六十二幅图,每图后附以解释的图说。此外还有十一则图说没有配图。书中对宋元以来各家之图说广为采用。中间插入自己的观点。其第一卷有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二
十四卷。近代宋育仁(生卒年不详)撰。育仁字芸子,别号问琴阁主,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充京师大学堂经文专科教习,著有《同文略例》、《小篆通》、《古文举要》与是编等。是编前
六卷。刻者不知其名。第一、二卷题“古法帖”,第三、四卷题“唐名人帖”,第五、六卷题“宋名人帖”。形式上六卷皆同,而刻尾年月则大异。前二卷云:万历庚寅云阳姜氏玉兰堂摹勒上石。后四卷帖尾则云:淳熙三年二月
见《御定清文鉴》。
一卷。明蔡鼎(生卒年不详)撰。鼎撰有《孙高阳前后督师略》,该书即前书之续,专记孙高阳阖家殉难之事,所叙简略。现有《荆驼逸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