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观余论

东观余论

二卷。北宋黄伯思(1079-1118)撰。黄伯思字长睿,别字霄宾,一说号霄宾,又号云林子,邵武(今属福建)人。元符进士,历通州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校书郎、秘书郎等。卒年仅四十岁,但学问淹通,李纲为其作《墓志铭》称,经史百家之书,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又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古器款识,均能辨认是非,遂以古文名家。又工于书法,各体皆妙。曾纠正王著所辑《续正法帖》,成《法帖刊误》二卷,又著《古器说》四百二十六篇。绍兴十七年(1147),其子黄将其书及论辩题跋等合到一起,刻版刊行,总名曰《东观余论》。黄跋称其书十六卷。今本仅二卷,不知是后来传写合并,还是黄定稿时有所删取,不得而知。此书颇讥讽欧阳修不精考核。而楼钥跋中乃摘取书中史籀书一条、异苑一条、王献之璇题一条、勿勿一条、甘蔗帖一条,以纠其疏漏。全书大体精核,《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要其精博,胜《集古录》多矣。”足资考证。书中间有舛讹及刻印脱误,清人陆心源特做《东观余论校》一卷,收入《潜园总集·群书校补》,可以参考。今传本主要有《王氏书画苑》、《津逮秘书》、《四库全书》、《学津讨原》、《邵武徐氏丛书初刻》等丛书本。1988年,中华书局据《古逸丛书三编》本影印,改题曰《宋本东观余论》,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泰山述记

    十卷。清宋思仁撰。宋思仁,字汝和。江苏长州人。《泰山述记》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星野图、星野考、泰山图、泰山疆域考、泉源图、岱庙图、汉柏图、唐槐图、飞来柏图、扶桑石图、东岳

  • 可经堂集

    十二卷。明徐石麒(1578-1645)撰。徐石麒,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乾隆年间赐谥忠懿。著有《可经堂集》。该集凡十二卷。共分十五类,包括疏、诗

  • 朋寿堂经说

    六卷。清末邹寿祺撰。寿祺字景叔,海昌(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师从经学家俞樾。所著之文多见于《诂经精舍》八集,皆三十岁以前所作。此书解《易》《书》一卷,《诗》、《仪礼》一卷,《周礼》一

  • 明儒讲学考

    一卷。清代程嗣章撰。程嗣章字元朴,号南耕,上元(今属江苏南京)人。全编总括明代诸儒家主要情况,介绍其源流、宗派、仕履、学说等情况。此书对了解明代儒家有一定帮助。

  • 蛰云雷斋丛书

    十四种,四十九卷。清佚名编。此丛书未著编者名氏,收书以清代学者研究经史的著作为主,兼及杂家著述。其中以廖平、康有为二人著述最为重要。廖平治经前期倾向今文学,于今文学颇有贡献。康有为亦主今文之说,故二人

  • 好逑传

    四卷十八回。又名《侠义风月传》。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应是清初时人。因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一回提到此书,夏敬渠乃康熙、乾隆年间人,可推知此书在夏著《野叟曝言

  • 思诚堂集

    二卷。清吴琠(?-1705)撰。吴琠,字伯吴,号铜川,沁州(今山西沁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著有《思诚堂集》。是集凡二卷。所收诗仅五十三首,其余均为奏疏、杂文及督

  • 周官心解

    二十八卷。清蒋载康撰。载康浙江诸暨人,乾隆举人。勤于经学,尝足不出户治经二十年。尤深三礼。著述颇多,除是书外,尚有《仪礼新解》、《周易新义》、《乡党杂说》、《左史合评》等。书前有邵瑛序及侄锦川序,其次

  • 后汉书补注

    二十四卷。清惠楝撰。惠楝,作有《周易本义辨证》,已著录。《后汉书补注》中只标所注的句子,书中以范晔作《后汉书》史事为主,杂引诸书,考究训诂,引证史实。采集群书编辑成书。把列传分为上中下三卷,为《后汉书

  • 浪淘沙

    其一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其二蛮歌豆蔻北人愁,松雨蒲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