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谷山人集

二谷山人集

不分卷。明侯一元(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一元字舜奉。浙江乐清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见《二谷山人近稿》条。此编首有目录,各按体类编次,不分卷帙。可能出自一元手定,为嘉靖刊本。首册为《奉山侯氏谱》;二册为赋及记碑;三至五册为序文;六册为书、疏、杂著、颂、赞;七、八两册为读书记;九册为志、诔、祭文;十册为四六。其文篇自为页。各体之中,又后杂出集名,以十干为次序。甲:《南署集》,皆一元登进士后补南京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时作。乙:《越吟集》,在南京时作。丙:《素琴集》,父忧归里时作。丁:《雁荡集》,除丧后在里中作。戊:《武林集》,除丧时谒选至省复移疾归时作。己:《天台集》。庚:《闲居集》。辛:《滴园集》,皆在里时作。壬:《北征集》。癸:《怀旧集》,皆谒选得南京刑部郎中时作。又别有《岭南集》为子,为官广东布政司右参议时作。《天雄集》为丑,迁河南按察副使饬兵大名时作。则又以十二支为次,唯无有寅以下各集。大概是初刻时分成各集,后因篇目琐碎,复改为分体制,搀合排比,实难一致。故虽已汇编,而仍存旧题。诗集结构与文集同,也分为十集,只缺《岭南》、《天雄》二集。以古今体诗类次。首古诗,次律诗,又次绝句。据《道光乐清县志·艺文》载:一元集刊成后,董傅策、殷从俭为之序。此帙董、殷二序俱缺,大概是初印之时,序文尚未付刻。有明刻本。

猜你喜欢

  • 余山遗书

    十卷。清劳史(1655-1713)撰。劳史字麟书,号余山,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全书论述易理,认为“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并用易理来推论人、动植物的属性,但有些论述缺乏科学依据,如推论“鸟足

  • 东牟守城纪略

    一卷。清戴燮元撰。燮元生卒年不详,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咸丰十一年(1861),他随父戴肇辰在山东登州府任,适值捻军张乐行部进逼山东,攻打登州。燮元随其父守城四十余日,朝夕相伴。捻军离去后,燮元将目

  • 尚书帝验期

    ① 一卷。明孙珏辑,一共只有两条。第一条,“西王母于太荒之国,得益地图,慕舜德,远来献之”,见于《玉海·地理门》;第二条,“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见《太平御览》。此两条

  • 太平御览

    一千卷。初名《太平编类》,又称《太平总类》、《太平类编》。北宋李昉(925-996)、扈蒙等十四人,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奉宋太宗之命编撰。历经八年编成此书。据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所载:书成之后,

  • 东廓集

    十二卷。明邹守益(1491-1562)撰。邹守益字谦之,安福(今江西西部)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第一。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隆庆初追谥文庄。邹守益传王守仁之学,诗文皆阐发心性之语。其门人陈辰始编

  • 思文大纪

    八卷。一名《三山野录》。佚名撰。有人称是戴笠撰,但不知所据。该书又名《思文纪略》。用纲目体专记南明唐王监国福建史事。起弘光元年(1645)六月,至次年九月清兵攻陷福州,曹学佺等殉难止。凡朝章大政、诰敕

  • 楚辞述芳

    二卷。附《杂记》三篇。清牟庭(1759-1832)撰。牟庭,初名庭相,字陌人,号默人。栖霞(今山东栖霞)人。乾隆六十年(1795)贡生,任观城县训导。以子房任会稽知县,赐封文林郎。著有《雪泥屋文集》、

  • 孟子时事略

    一卷。清任兆麟撰。兆麟字文田,江苏震泽人。是书言孟于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四月二日,卒于赧王四十六年(前269),乃本于《孟氏谱》,与明郝敬《孟子遗事》:“孟子生于安王初年,卒于赧王元年(前314

  • 十三经字辨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

  • 左传杜注补义

    一卷。清苏本洁撰。本洁字幼清,江苏常熟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曾任兴化知府。作者认为,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颇有未尽之处,故撰此编。本书重在推求文句、体味语意,而少有引据考证,所以以“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