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儒学警悟

儒学警悟

六种,四十一卷。南宋俞鼎孙、俞鼎经编辑。编者生卒年不详,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书前目录标题,仅知鼎孙官为太学、鼎经官为上舍,皆为学官。丛书共收书六种,《石林燕语辨》十卷、《演繁露》八卷、《懒真子录》五卷、《考古编》十卷、《扪虱新话》八卷、《萤雪丛说》二卷,今存41卷。各书的主要内容是记述宋代故实,收录掌故极多,于文史研究者颇具参考价值。其中《石林燕语辨》乃宋人汪应辰撰,当为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一书的考辨,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即称未见其单行本,明代修《永乐大典》亦仅录其目,则本书世已久佚,仅存于本丛书之中。《演繁露》为宋人程大昌撰,乃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拟编之作(详见《演繁露》条),但其卷帙刊本与行世他本不同,内容亦有互异之处。《演繁露》的单行本有两淮马裕家藏本、《四库全书》本等。《懒真子录》为宋人马永卿撰《懒真子》的别本(详见《懒真子》条),但与行世他本内容有互异之处。《懒真子》的单行本有内府藏本、《四库全书》本等。《考古编》为宋人程大昌撰(详见《考古编》条),但与行世他本内容有互异之处,《考古编》的单行本有浙江巡抚采进本、《四库全书》本等。《扪虱新话》为宋人陈善撰(详见《扪虱新话》条),通行本十五卷,与此卷帙刊本不同。此本将通行本析为八卷,逐段标目,稍涉当时所忌之处皆删去。单行本有两江总督采进本、《四库全书》本等。《萤雪丛说》为宋人俞成撰(详见《萤雪丛说》条),但与通行本内容不尽相同,单行本有《四库全书》本。本丛书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保存了世无传本的《石林燕语辨》,其他五种亦与行世本颇有不同。丛书前有俞成题跋,标为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辛酉(1201),则本丛书比《百川学海》成书还早,实为丛书之鼻祖。本书最早版本已不可知,世间久无传本,至清光绪年间始有山西明抄本出现,缪荃孙与傅增湘考订各本,注明残阙,由武进人陶湘刻版刊行,全书方得流传。今传本即为民国十一年(1922)陶刻本,书前有缪荃孙序、陶湘跋,后有傅增湘跋。

猜你喜欢

  • 醒石缘

    清万荣恩撰。万荣恩,生卒年不详,字玉卿,号心青居士,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工词曲,兼善书画。此剧是根据《红楼梦》原著改编而成。分成二剧为:《潇湘怨》四卷,共三十六出,为写前梦事。《怡红乐》二卷,共二十

  • 沈氏乐府指迷

    一卷。宋沈义父(生卒年不详)撰。沈义父,字伯时,从卷首自题中所称与静翁、梦窗相识、唱和的时间推知,义父当为南宋理宗时人。履贯不详。《四库》所依之本,系附刻于陈耀文《花草粹编》之中,计为二十八条。其论词

  • 月下偶谈

    一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俞琬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著《席上腐谈》,杂记名物,备述丹书。不知何人摘录其书数十条,别题《月下偶谈》。曹溶将其收入《学海类编》。可参考《席上腐

  • 兵迹

    十二卷。清魏禧(1624-1681)撰。魏禧,字冰叔,江西宁都人。儿时不乐嬉戏,嗜古论史,年十一,补县学生。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躬耕自食,发奋读书,“三魏”之名遂遍海内,尤以魏禧才学特高,学者又称勺

  • 石桐先生诗钞

    一卷。清李怀民(1738-1793)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

  • 琅琊曼衍

    四卷。明张鼎思(生卒年不详)撰。鼎思字慎吾,安阳(今属河南省)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著有《琅琊曼衍》、《琅琊代醉编》等。此书为考证古文之书。但多抄撮前人之语。其第四卷专解《周易》,多杂录《李氏

  • 清太宗圣训底稿残本

    十六册。不著撰人名氏。太宗圣训创修于顺治,重修于康熙十年至二十六年修成,但未刊行。至乾隆四年始诏刊行,该底稿残卷十六册,其标题亦与刻本不同,如宥过、戒饬、明罚、武功、尊儒、明决、恩泽、圣德、约信、定制

  • 皇明从信录

    四十卷。明陈建辑,沈国元订。陈建(1497-1567),字廷肇,号清澜,明广东东莞人。嘉靖举人,后授侯官教谕,任山东阳信县令。著有《皇明从信录》、《学蔀通辩》、《皇明通纪》等。国元,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景苏园帖

    六卷。清杨寿昌刻苏东坡书。杨寿昌字保初,四川成都人,光绪十八年(1892)知黄冈县。以黄州为苏东坡旧游之地,于是刻其书。杨守敬为之鉴定。先刻成四卷,又续刻二卷,多取自《三希堂》、《观海堂》等帖。按其自

  •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