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义图解

六义图解

一卷。明王应电(其生平未详)撰。所谓六义,即六书。此书以图解的形式说明六义的相互关系与演进过程。其排列顺序是,先象形,次指事,次会意,次转注假借,次谐声。按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释之者凡三家:(1)郑玄引郑众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2)班固《汉书艺文志》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3)许慎《说文叙》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三说次第颇不相同,但后世学者大都以转注、假借系于谐声之后,而王氏则与众不同。《续修四库提要》云:“按文字起源,肇自象形,讫乎形声,而文字孳乳大备。文字既备,则转假二事寄居其后,于义何居?窃尝因文字演进之序考之,初民社会未有文字,表达言语惟赖绘画,渐进而至单纯之象形。夫形与声不能离乎意,则意实寓于形声之中矣。既制文字,或单形以见意,或复形以示意,是义由形生。许书所谓象形、指事、会意者,无宁谓以形衍。象形之术绌,必缘声以为用,先有音矣。择其声之相近者,引申缘傅以为称,文字以之孳乳,是谓假借。假借之法,困于专名,故数字之义共于一名,久之则混淆漫澶而文字坏。智者虑其久而莫之踪迹也,于是立转注一法,以声注形,形还注声,形声相益,而文字浸多,许书又谓之谐声。由是言之,转注假借二端,实文字由会意进至谐声之枢纽。应电此书,列转注假借于会意形声之间,其说似创,而理实精也。”(孙海波)是书见于元陶宗仪所辑《说郛》卷八十五。按:本书依《四库提要·经部小学类存目》著录《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会通韵要粗释》二卷,题为“明王应电撰”,并谓“其学出于魏校”。而此王应电所撰《六义图解》却入于元陶宗仪所辑《说郛》中,题为“宋王应电撰”。然则历史上果有两个治小学的王应电吗?以《六义图解》考之,实出于明赵古则的《六书本义》、《六书相生诸图》。因此,《六义图解》入于《说郛》,大抵是重校《说郛》的明人陶珽所为,王应电绝非宋人。

猜你喜欢

  • 戴氏鼠璞

    见《鼠璞》。

  • 十家易象集说

    九十卷。清吴鼎撰。此编采用宋朝俞琰,元朝龙仁夫、吴澄、胡一桂,明朝来知德、钱一本、唐鹤徵、高攀龙、郝敬、何楷十家之说。其论辨去取,别为附录十卷。可能是认为汉、唐旧说略备于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宋儒新义

  • 大衍一说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与《大衍守传》一样,取圣人作易及天数五、地数五、参伍以变大衍之数,节而释之。作者以大衍为揲蓍求卦之法。易无数,而蓍有数,蓍之数即天地之数,五十五数之图本郑康成,四十五数之图即由此

  • 绿筠轩诗

    四卷。清张元(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元字殿传,淄川(今山东济南)人,张庆笃之侄。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鱼台县教谕。张元工诗,少时与高凤翰、朱令昭等同结柳庄诗社。张元诗法本王士

  • 倪宽书

    一卷。汉倪宽(?-前103)撰。清马国翰辑。倪宽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北)人。从欧阳生学《尚书》,由郡国推选诣博士,受业于孔安国。为廷尉属官,常以古法决疑狱。武帝元鼎年间,任左内史,奏开六辅渠。元封元年为

  • 读易日钞

    六卷。清张烈(1622-1685)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改为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历任左春坊左赞善。有《史

  • 春秋列国辑略

    不分卷。清王文源(详见《春秋世族辑略》)撰。该书撰成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未及刊行,后因***战争之乱而散失。道光二十四年陈世珍于书肆中购得《春秋世族辑略》及该书,付梓刊行。该书不分卷,按《春秋

  • 字体

    一卷。无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本。是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不知何时人所撰。清任大椿据玄应《一切经音义》辑录四则以成此编。考之玄应《音义》,任书未录者尚多。由

  • 诸子拔萃

    八卷。明李云翔(生卒年不详)编。李云翔,字为霖,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取坊本《诸子汇函》割裂其文,分为二十六类,其杜撰之诸子名目,则一仍其旧。古今

  • 治河四策

    一卷。李佳白撰。李佳白(Gilbert Rdid,1857-1927)),美国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曾获神学博士学位。清光绪八年(1882)来中国,在山东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