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都应试记

南都应试记

一卷。明吴应箕(1594-1645)撰。吴应箕,字风元,更字次尾,安徽贵池县人,明末学者。崇祯十五年(1642年)副榜举人,早年入复社,后为复社重要骨干和领袖。能古文诗词,有匡济之才,负一时盛名,公卿以下,视其臧否以为荣辱。阮大铖以附从阉党削籍居南京时,吴应箕曾集合南北名士,作《南都防乱公揭》以驱之,弘光立,阮大铖当政,吴应箕为避祸夜亡走他乡。1645年起兵抗清,攻池州、复建德、东流,后兵溃,为清廷所获,不屈而死。吴应箕生平著述丰富,有《两朝剥复录》,《留都见闻录》、《复社姓氏录》、《东林本末》、《楼山堂集》、《读书止观录》。《南都应试记》述南部应试之事,时崇祯丁丑、戊寅(1637-1638)年间,复社名士聚集南京,为桃叶渡大会,作《南都防乱公揭》行驱逐阮大铖之举。书中所记司寇堂皇、御史台题名,常平开墓道、牛首山数事,于见闻最为有益。又记有遇隽友陈某,恐系陈名复等辈。书用笔记体,篇末有吴铭道跋。《南都应试记》遗草初末脱稿,被其子吴铭道收藏近五十年,吴铭道晚年检出,手录公诸世人。所记之事,吴应箕《留都见闻录》多所未刊,于了解复社历史活动、人物事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南都应试记》常见的版本有《留都见闻录》附刊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楼山堂集》本。

猜你喜欢

  • 金石文

    七卷。明徐献忠(1469-1545)撰。徐献忠字伯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四年(1525)中举,再试不第。授奉化知县。本书辑录三代以来金石之文。分为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汉四卷。但本书未能博征

  • 大学文说

    一卷。中庸文说一卷。清康浚撰。浚字百川,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官至乾州学正。是书首有徐洪懿、安清翘序,又有浚自序并杂论。是书用说孟子之例,随文指点,也自显豁。自序言“

  • 矩斋杂记

    二卷。清施闰章(1618-1683)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县人。顺治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湖西道参议,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官至侍读。著有《学余堂诗文集》、《试院冰渊》、《青原志略补辑》、《蠖

  • 蛣蜣集

    八卷。明郑若庸(约1535前后在世)撰。郑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年十六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隐于支硎山,后为赵王厚煜所聘,为之著书。著有《蛣蜣集》、《北游漫稿》、《美隽》等。

  • 镜烟堂十种

    二十六卷。清纪昀(1724-1805)编。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省)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有《纪文达公遗集》、《

  • 孔子师弟年表

    一卷。清林春溥(详见《春秋经传比事》)撰。林氏以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弟子相随,考事征年,相因互见,非合证不明,于是据《史记》有关记载,列表说明孔子弟子。其姓名见于《论语》者,则附于后。又参考《春秋》三传

  • 天门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胡翼修,章镳纂。胡翼,字筠亭,安徽歙县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天门知县。章镳,字励堂,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进士,官应城知县。景陵县西有天

  • 宝应名胜纪略

    二卷。清刘中柱撰。宝应旧志久佚,吴志作于明万历间。其后流寇不断,天灾频频,名胜古迹,付之荒烟蔓草。刘中柱自负才藻,通敏好学,纪略文隽异,多新语、其自序中称:著书立说,皆古人不得志时所为,晨昏风雨,独坐

  • 刘氏碎金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

  • 五教法

    [孙]子曰:“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一。处国之教奚如?曰……孝弟良,士无壹乎?虽能射不登车。是故善射者为左,善御者为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