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氏遗著三种

吴氏遗著三种

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1803)撰。吴凌云字得青,一字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岁贡生,早年受业于养父,潜心经籍的研究,终生不入仕途。吴凌云独创以字解经之法,据许慎《说文解字》探索经义,确能发前贤所未发,获取新义。曾搜录历代《十三经》释文中有关文字、音韵、训诂材料,进行分类,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在论证的过程中,既不轻信前贤之说,也不妄加否认,慎重地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以成新作。只是著述未就,吴凌云便去世了。此编手稿由浙江海盐陈其干所获,随后陈氏又借得吴氏著述的抄校本,进行校勘,且将重复、冗杂的部分删除,编为三种,即《经说》、《小学说》、《广韵说》,并刊刻行世。对书中疑误之处,均由吴钟茂、王宗涑等人根据自己的看法加上按语,以正其说。书前有陈其干的总序,各书还分析序之。王映汀为《经说》作序,王宗涑为《小学说》、《广韵说》作序。书后还有陈瑑的跋,跋,中对吴凌云的生平、经历及学术观点,一一作了介绍。《吴氏遗著三种》目录:《经说》三卷,附录一卷,《小学说》一卷,《广韵说》一卷。有清道光五百卷阁刻本,光绪广雅书局重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

  • 札迻

    十二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生平事迹详见《周礼正义》。此书为作者校订群书杂记,自《易经》至《文心雕龙》,凡七十七种。初则札记于简,继则迻录成帙,因定书名为《札迻》。体例略仿《群书拾补》,校列异文,或考篇

  • 五代诗话

    十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平详见《唐诗三昧集》辞目是书原为清代王士祯编辑的十二卷秘本,“未及成书,不精不详”;后由郑

  • 侠女奇缘

    见《儿女英雄传》。

  • 鹿城书院集

    无卷数。明邓淮(生卒不详)撰。邓淮,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温州知府。其为温州知府,因南宋时温州文人游学二程(程颢、程颐)、张(张载)、朱(朱熹)的有周行己等23人,

  • 宋景文公笔记

    见《笔记》。

  • 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吴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朱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六年始知徐州知州。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

  • 大本琼瑶发明神书

    二卷。旧本题赐太师刘真人(生卒年不详)撰。刘真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约为宋徽宗时人。此书中所载均为针灸之法及方药。《四库全书总目》据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收为存目。

  • 春秋左氏传小疏

    一卷。清沈彤(详见《尚书小疏》)撰。此书专以订正杜注孔疏以及赵汸、顾炎武诸人补正杜注所出现之错误。如襄公二十五年《传》:“赋车兵徒兵”,杜注云:“年兵甲士”,孔疏云:“知非兵器者,上云数甲兵,下云甲楯

  • 读史论略

    一卷,清杜诏撰。杜诏字紫纶,江苏无锡人,康熙年间进士,官庶吉士,以诗文出众受康熙赏识。后来辞官归家,与高僧结九龙三逸社,林居二十年,曾经选中晚唐名诗作,编成《叩弹集》,自著有《云川阁集》、《浣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