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象辞

周易象辞

不分卷。附《寻门余论》、《图书辨惑》一卷。清黄宗炎(1616-1686)撰。黄宗炎,浙江余姚人,字晦木。宗炎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皆以易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无施而坤受之。即为坤之元,非别有元也。”其义为前人所未发,而于承天时运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均分明融洽。其他如解豫六二爻辞:“介于石”,谓处地之中,得土之坚,取象极为精确。解剥卦六五爻辞:“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作牵强附会之解。解释卦初六爻辞“无咎”说:“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更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与此相同。均可以自成一说。至于“归妹以须”,须为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变更,但黄宗炎说必须附颐而动,则认为是须发之须,未免伤于好奇。又如,对易的字义,多引篆文解释,亦不免王安石《新义》务用《字说》之弊。后附录《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宗旨大致相同。《寻门余论》兼排释家之说,难免曼衍于《易》外。其指责宋儒,词气亦偏激。然而他论四圣相传,认为不应当在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再有伏羲之易为不传之秘。《周易》未遭秦火,不应当独禁其图,转而被道家藏匿二千年之久,至陈抟才开始出现,乃为真切之论。《图书辨惑》谓陈抟的图书是道家养生之术,与元代陈应润的说法相符合。又说周敦颐《太极图说》,图杂有仙真,说冒以易道,此亦与朱彝尊、毛奇龄所做的考证大致相同。至于说朱熹从而字析之,更是流入释家,不免有意深文,存有姚江朱、陆的门户之见。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际上列此二书,称之为附录,而非另成一书。皆收入《四库全书》。《寻门余论》及《图书辨惑》,有沈懋德《昭代丛书》刊本。今余姚县黎洲文献馆藏稿本《周易象辞》不分卷,附《寻门余论》、《图书辨惑》一卷存二十二册,是《周易象辞》原未分卷。

猜你喜欢

  • 刍荛集

    六卷。明周是修(1354-1402)撰。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逾年,从王北征至黑山,还迁纪善。建文元年(1399),改衡王纪善。因王未之藩,他也留

  • 经考

    五卷。清戴震(详见《毛郑诗考正》)撰。戴震长于思考,善疑好问,对群经及注疏,都曾普遍地认真探讨,学问精博,立论精辟,影响深远。但本书为考证之书,大多钞撮旧说,按而不断,只有《尔雅》指摘各条,出语精卓,

  • 勉勉锄室经说

    四卷。清末祁永膺撰。永膺字百福,广西省博白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年(1904)进士,授内阁中书,改官广西知县。永膺尝肄业广雅书院及朱一新之门。此书之大旨在于调合汉宋经学,但所得略浅。曾谓朱熹《诗集

  • 女才子书

    十二卷。清徐震撰。徐震字秋涛,别署烟水散人,浙江嘉兴人。约生于顺治、康熙年间,康熙末年尚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所著小说有《女才子书》、《珍珠舶》、《乐田演义》、《合浦珠》等多种。《女才子书》又名《美人书

  •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

  • 存悔斋集

    三十六卷。清刘凤诰(?-1830)撰。刘凤诰,江西萍乡人,字丞牧,号金门,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编修,后特擢侍读学士。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因罪戍伊犁,获释后授编修。以病回籍,卒于家中。刘凤诰科

  • 重编五经图

    清卢云英编。云英生卒年字号及事迹均不详,庐江(今属安徽省)人。明江西布政司参政卢谦曾孙。以谦在永丰所刻《五经图》原本散乱,重新校订增补而成此书。在凡例中称共改正五百余处。以此书与杨甲本对校,杨本于《大

  • 黄帝宅经

    见《宅经》。

  • 蒋山芥庵禅师语录

    一卷。清代释书庆(生卒年不详)书珮(生卒年不详)等编。《蒋山芥庵禅师语录》为语录体佛书。所记内容为天童寺释辅良禅师语录。辅良,俗姓范,字用贞,号芥庵。吴(今江苏)人。因其自幼虽聪明颖悟,但体格单薄。父

  • 春秋穀梁经传补注

    二十四卷。清钟文烝(1818-1877)撰。文烝字展才,又字朝美,号子勤,浙江嘉善人。清代经学家。少通小学,道光丙午(1846)举人,以县令注选归,绝意仕进,日事著述。同治初,应江苏忠义局聘,与陈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