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
一卷。旧题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称“竹坨自粤游回,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予意必陈腐满纸,漫不省也。近因笺注苏诗,试取检阅,则见辨核纪录
旧题孔丘(详见《周易》)撰。“春秋”一词,最早见于《国语》一书,是春秋时期各国国史之通名。《墨子·明鬼篇》亦提到“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据《左传》记韩宣
四卷。清卢兆鳌撰。卢兆鳌,字桐坡,湖南安仁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万州、化州知州,署潮州府同知。此书前有序,说其书“奉程传及朱子本义为正宗。若乃声音之道,感人最深,故六经皆有韵之文。而三百篇外
一卷。清张夏编。张夏字绍秋,明清之际无锡人,曾主讲东林书院,著有《洛闽源流录》等。谱主堵允锡(1601-1649),字锡君,又字仲缄,江苏无锡人。崇祯进士。曾任长沙知府,南明隆武时授湖北巡抚,与农民起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
一卷。清唐梦赍(1627-1696)撰。唐梦赍,字济武,号豹岩。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进士,官检讨,因得罪权贵,罢官。著有《铜钞疏》、《禁粜说》等。是书针对当时开捐纳事例和停发各省俸工等款,提出了
无数卷。明朱天麟撰。天麟字震青,一字游初。江苏吴江人。寄籍昆山,崇祯元年(1628)进士。由兵部主事改授编修。南明时桂王朱由榔,以天麟为大学士,卒于广西。此书成于崇祯三年(1630),把读《易》比喻为
六卷。旧本题《李深之文集》,唐李绛撰。实为唐史官蒋偕辑录李绛生前论奏编纂而成,卷首有蒋偕大中五年序文一篇,已有说明。李绛(764~830)字深之,赞皇(今属河北)人。宪宗朝宰相,佐宪宗平定藩镇有功。文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连山、白曾熙修,李友梁等纂。连山,曾任巫山县知县。白曾熙,曾任巫山县知县。李友梁,邑人,举人。巫山县清代二百余年无志,清以前则不可考。连山任县令后,立意创始,以采辑之事交给李友梁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