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国榷

国榷

一百卷。明末谈迁(1594-1657)撰。迁原名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署“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人。明诸生,终身未仕。史学家,性喜博综,致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及诸子历代掌故,立志编撰明史。除《国榷》外,尚著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枣林集·诗集》、《北游录》、《西游录》、《海昌外志》、《史论》等。该书以《明实录》为本,参阅有关明代史书一百余种,历时三十五年,于顺治十三年(1656)完成。记事起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终于南明弘光元年(1664)。凡四百二十八万余字,其中万历以后七十年,篇幅居全书三分之一。迁撰该书,遍考群籍,广征博采,但并不盲目轻信。对一些史实,总要进行精审考订,从而使材料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凡实录及诸史所记失实之处,均予指明。明亡后,又大量收集明代建州史料、邸报、方志及官吏、遗民之口述等资料,进一步充实和订正。该书对于实录中所隐没及为清统治者所讳言的一些史实,皆直书不讳。其中建州女真由猛哥帖木儿至努尔哈赤间史事原委,可补其他史籍记载之不足。书中还收集了不少农民起义史料。对于时代重要事情的发生,常随事叙列作者与诸家议论,可供参考。惟叙述文字过简,脱稿后未作仔细复审,前后内容失于照应,同一事件先后叙述不一,甚至张冠李戴,画蛇添足,且于灾异祥瑞叙述太繁,是其短处。该书至清无刊本,只有少量抄本流传,未遭窜改。1958年中华书局首刊张宗祥依蒋氏衍劳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抄本互相校补后重分的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四卷,记明文世系、地理、封爵、职官等。

猜你喜欢

  • 墨池编

    六卷。北宋朱长文(生卒年不详)撰。朱长文,里贯不详。朱长文还著有《吴郡图经续记》、《续书断》等书。是编专门论述书学之源流而博采前人之论著。分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共八门。其中

  • 望社姓氏考

    一卷。清李元庚(生卒年未详)撰。元庚字辛樵,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朝末年,东林党人除在江南立复社外,在江北的淮安还有规模较小的望社。咸丰年间,元庚检阅范眉生《诗苑天声集》,书中列望社姓氏三十八人,其

  • 环碧斋诗集

    三卷。尺牍三卷。明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撰。祝世禄字世功,江西德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尚宝司卿。祝士禄从师耿定向,云游东南进学,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著有《环碧斋小言》。《江西志

  • 盐铁论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之二十一种,取《永乐大典》中所载《盐铁论》及涂祯刑本,以校张之象本,因考知书中古字皆张所改。如“防”作“坊”,“脤”作“振”,“策”作“册”之类,皆非其旧,其例以所正

  • 春秋说题辞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说题》、《春秋纬说题辞》,旧有宋均注,自《七录》以来不见著录,亡佚已久。本书似为《春秋纬》的概论或序言,其中泛论六经的意义和旨要

  • 正蒙初义

    十七卷。清王植撰。王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正蒙》是张载的重要著作,原只数万言,而其弟子苏炳将这部书分为十七篇,相续成为今存本的样子。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它与《西铭》、《易说》构成了张载的哲学体系。张

  • 皇明从信录

    四十卷。明陈建辑,沈国元订。陈建(1497-1567),字廷肇,号清澜,明广东东莞人。嘉靖举人,后授侯官教谕,任山东阳信县令。著有《皇明从信录》、《学蔀通辩》、《皇明通纪》等。国元,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宋季三朝政要

    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撰。该书前五卷以编年形式记载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史事,始于宝庆元年(1225),止于德祐二年(1276)。另以陈仲微撰《广、卫二王本末》一卷附录于后,记端宗帝昺时期文天祥、陆秀夫

  •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 月令广义

    二十五卷。冯应京撰,戴任续。冯应京(?-1606年),字可大,盱眙(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湖广佥事,绳贪墨、摧豪奸,屡犯税监陈奉,被诬劾下狱,“乃于狱中著书,昕夕无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