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宋尤袤(1127-1194)撰。生平见《梁溪遗稿》条。书原本题宋尤袤撰。考尤袤乃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光宗时卒。而自序年月乃题咸淳,复读其文,皆与《唐诗纪事》相同。纪事之例,凡唐人采入总
一卷。汉崔寔(?-约170)撰。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又字元始,涿郡安平(在今河北安平县)人。官拜尚书之职。《隋志》著录崔寔《正论》五卷,《旧唐志》作《政论》五卷。《正论》、《政论》不过是同书异名而已
见《周生子要论》。
三十七卷。清张廷玉(1672-1755)撰。张廷玉,字衡臣(一作蘅臣),一字砚斋,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雍正间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卒谥文和。本集为张廷玉所自编,计文存十五
一卷。后周沈重(详见《毛诗义疏》条)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所辑音多于义,与《诗疏》同。可能其音多为《释文》称引,其义则为《孔疏》删削的原故。沈重于《诗·燕燕》篇,有“协句”之说。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
二十四卷。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卞宝第纂。方浚颐,安徽定远县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晏端书,字彤甫,江苏仪征人。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著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
五卷。清黄宫绣《生卒年不详》撰。黄宫绣字锦芳,宜黄(今属江西)人。著有《医学求真录》、《脉理求真》、《本草求真》、《锦芳医案》等书。此书成于乾隆七年(1742)。黄氏在凡例中称:曾著《医学求真录》十六
一卷。辑佚书,唐僧一行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一行姓张,魏州吕梁(今河北大名一带)人,先名遂,后为僧,隐于嵩山,卒谥大慧禅师。其事见于《旧唐书》本传。此书不见于《唐书·经籍志》及《宋
一卷。清释行和(生卒年不详)编。行和生平事迹不详。行和所编《径山费隐禅师语录》为语录体佛书。费隐乃是释通容的字,他俗姓何,福清人(今地不详)。幼年遗孤,由其叔父送去慧山出家,后长住天童寺。此语录所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