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智度论疏

大智度论疏

七卷。隋代释慧影(生卒年不详)撰。慧影,俗姓江,巴蜀(今属四川省)人。为潼州迁善寺沙门,释道安弟子。隋代曾为二十五众主。其著述尚存的有《伤学存废厌修三论》和《大智度论疏》。《大智度论》略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一百卷,天竺僧人龙树著。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中西明阁上所译。此论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名《大品般若》即一再译过的《放光般若》、《光赞般若》和玄奘译的《大般若经》第二分)的论著。主要内容有:首缘起第一,略述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因缘。接着解释初品中如是我闻一时第二,乃至释初品中信持无三毒第五十二,是为释《序品》第一。顺次以下释《报应品》(《即奉钵品》)第二,释《嘱累品》第九十,是为释摩诃衍(大乘)论。般若波罗蜜与摩诃衍是一个意思,即“大乘”。因此,《大智度论》释般若也就是释摩诃衍论。《大智度论疏》原本二十四卷,今已残缺不全。尚存的有:疏卷第一、释论卷一、疏卷第六、释论卷十九至二十一、疏卷第十四、释论卷三十二,三十三、疏卷第十五、释论卷三十四、五、六、疏卷第十七、释论卷四十至四十四、疏卷第二十一、释论卷五十九至六十四、疏卷第二十四,释论卷七十五至八十二,凡七卷。卷第一第六所释均十分详明,科判亦周密。卷第十四等以下,则非常简略。每品之初,大部科分释义。多引心论之义,成实之说用于疏解。在大乘经典于罗什所译诸经外,多引昙无谶和菩提留支所译《涅槃》等。《大智度论疏》在当时和唐代以后,仍有一定影响。是研习《大智度论》的珍贵资料。现常见收载于《续藏经》。

猜你喜欢

  • 冯谖市义杂剧

    一卷。清周树(生卒年未详)撰。周树字起辛,一名之道,字次修,浙江萧山人。《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三录此剧。释题作萧山周起编。盖刊本题萧山周起辛树编。撰解题者误以字为名,又误以辛字属下读,合辛树二字为字,

  • 笔精

    一名徐氏笔精八卷。明徐(生卒年不详)撰。徐,字惟起,又字兴公,闽县(今福建闽侯)人。万历间诗坛魁首,平生不仕。因父兄藏书五万三千余卷,遂仿《通志·艺文略》、《文献通考·经籍考》体例,于万历三十年(16

  • 书经互解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以《尚书》中的文字来解释其中别处经文,较好地把握了《尚书》全书的含义,其所解释之者,意义都很贴切,在清人《尚书》研究中独辟蹊径。如范士增以“罔有攸赦”来解释“怙终贼刑”;以“元后

  • 尚书今古文注疏

    三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年)撰。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官至山东督粮道。清代经学家,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字访碑录》等。孙星衍此书完成于嘉庆二十年,

  • 高忠宪公事实

    不分卷。明高世儒、高世学、高世宁编,三人俱明末高攀龙之子。此书记其父事迹。首为崇祯元年诰命及三年谕祭文,以下依次为礼部祭文,祭品清单、工部发给造坟工料价目、国史本传、小传、遗墨、文震孟等人跋、朱国桢所

  • 春秋三子传

    六卷。清毛士(1728-1799)撰。毛士字若人,一字梦蝶,静海(今天津静海)人,乾隆时县学生,著有《春秋诸家解》十二卷、《春秋三传驳语》十卷及《春秋三子传》六卷。该书约取《公羊传》、《穀梁传》之说,

  • 吟香阁诗集

    一卷。清田莲瑞撰。田莲瑞,生卒不详,字丽江,直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山西解州刺史涿州姚练江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书前有赵之燮所作序言,共收诗一百一十三首,词五首,书末有张芙萼、李鸿宝评

  • 盘谷集

    三卷。清释智朴(生卒年未详)撰。释智朴号拙庵,江苏徐州人。居盘山四十余年。当时盛流,如朱竹垞、王渔洋、宋牧仲,皆与订交,尺牍往还无虚月,所著《盘山志》,详略有法。此集为乾隆时命翰苑诸臣重为编定。前集二

  • 武夷山诗集

    二卷。不著编者姓名。前有总录一篇,记述武夷山之得名及历代兴建封号之事。后有杂录诗二卷,皆为游人题咏之作。唐代唯有李商隐一首,其余皆宋元人之作。卷首有顺帝至元三年(1337)旧序,称万年宫提拳张一村携示

  • 吕氏春秋集释

    二十六卷。清许维遹(生卒年不详)撰。《吕氏春秋》为我国最早之系统的私人著作。有清一代,学者整理古书,对《吕氏春秋》之整理所得,分散于诸书之中,读此书时,苦难利用。许维遹乃遍搜众说,成《吕氏春秋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