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妙法莲华经玄义

妙法莲华经玄义

二十卷。唐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玄义》亦称《法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这是天台宋评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由智口授,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书。玄义以五章叙经,即:一法喻为名,二实相为体,三一乘因果为宗,四断疑生信为用,五无上醒开为教相。然后以七番共解,五重别说,释五章义。七番是: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五起有: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释名中先释法字,次释妙字。广明佛本迹各具十妙,广明因缘四谛二谛三谛一谛之境。辨体中开列七条,明宗分为五别。使法华经解、意足字美。从此结束了“齐梁之际,……盛演法华。立言判教,一音四相之说,四时六宗之谈,众旨纷纭,相倾相夺。南三北七,竞化当时的局面。智以智论为指南,以涅槃为扶疏,引方等以增信,集经论以助成。观心为经,诸法为纬。盛破光宅法云师义记,偏难四宗。遂使余家望风而靡,进退失据。可以说它是天台宗对于全佛教的概论,可称为以往中国佛教学人卓越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注释本书的有唐湛然的《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宋法照的《法华经玄义读教记》五卷,宋从义的《法华玄义补注》三卷。本书节本有明传灯的《法华经玄义辑略》一卷,智旭的《法华经玄义节要》二卷。此外还有与此有关的撰述,如唐湛然的《法华经玄义科文》五卷,宋善月的《法华大部妙玄格言》二卷,有严的《法华经玄义签缘起序指明》一卷。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九经考异

    十二卷,《逸语》一卷,一本作九卷。明周应宾(生卒年不详)撰。应宾字嘉甫,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穆。浙江鄞县人。此书考证九经异文,九经者指《四书》、《五经》。作者收集九经

  • 童蒙训

    三卷。宋吕本中(见《春秋集解》条)撰。吕本中出身于世代儒家,崇儒重道,故其所记多正论格言,师友遗文及立身、处世、读书、从政之言论,多警辟规勉,可以为训。大抵皆根本经训,务切实用,为旧时家塾训课之本。由

  • 绥中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民国文镒修,范炳勋等纂。文镒字纯如,京兆人,荫生出身,曾任度支部员外郎。民国十五年(1926)任绥中知县县长。范炳勋,邑人,拔贡出身。考绥中县,原无县志。民国十五年秋,省令各县修辑志乘

  • 礼记补注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条)撰。此书专补陈澔《集说》疏略,间更订讹误,并涉及郑注、孔疏。前有无年月《自序》,称“使由蒙训而入经术,用意甚盛,惜学力殊未逮也”。其中如以“大夫之箦为床栈”;“非簟涂

  • 禹贡易知编

    十二卷。清李慎儒撰。李慎儒字鸿轩,江苏丹徒人。本书以南宋蔡沈的《书集传》为主,但对于蔡沈的谬误,也多所驳正。比如释“浮于淮、泗,达于河”,李慎儒引经据典,对蔡氏之谬误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订正。同时,本书

  •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1484-1520)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

  • 借月山房汇钞

    十六集,一百三十五种,二百八十三卷。清张海鹏(详见《学津讨原》)编辑。张海鹏既辑《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后,又于嘉庆十七年刻成本书,专收明清两朝撰述,与前二书收辑范围不同,包括经说、杂史、传记、诸子

  • 寰宇访碑录

    十二卷。清孙星衍、邢澍撰。孙星衍,详见《京畿金石考》条。邢澍,详见《金石文字辨异》条。书前有嘉庆二年(1797)七月孙氏自序。书中所录诸目,自周起,止于元末,除石刻外,还有各家收藏的古砖古瓦。在各石刻

  • 左传拾遗

    二卷。清朱元英撰。元英字师晦,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1109)进士。此书体例上模仿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摘录《左传》史事一百一十条,作者对其加以考订,又与吕氏《博议》之旨在发明经义有

  • 周礼疑义举要

    七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学者称慎斋先生,安微婺源(今属江西)人,为县诸生三十年,后弃举业,课徒授业,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受业。好学深思,长于比勘,被后治汉学者奉为先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