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林考逸

字林考逸

① 八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礼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纂修。通礼,精考据,尤长名物训诂,著作尚有《释缯》、《深衣释例》、《弁服释例》、《小学钩沈》等。是书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郑堂读书记补逸》卷八曰:“子田因参核典坟,兼及《二藏音义》,钩沈起滞,缀集七卷,并序例目录一卷。其编次皆从《说文》部分。昔人谓《字林》补《说文》之阙,而实亦多袭《说文》,故于部内诸字,为《说文》所有者,列于每部之首,悉据《说文》先后为次;其为《说文》所无者,则列于每部之末,悉据所引之书先后为次。每条字句,或诸书征引同者,具列诸书之名,以表其符合;或字句小异,亦两存之,各标所出,以备参定。又陆善经《新字林》于此书多所补益,其书亦亡,并附采于每部之末。从此忱书体例略见于兹,诸家异说,亦多所考定。又有同时人为之补遗正误,汇集于卷末而附刊之。其用心之勤,编次之慎,可以概见。而辑录是书以接续小学之绪,功非浅鲜已。”全书共辑1500字,于原书存十之一二。是书有《燕禧堂五种》本,《式训堂丛书》本。② 一卷。叶德辉撰。参见《六书古微》。叶氏以唐卷子本《唐韵》为梁顾野王原本,其中所引吕忱《字林》,有足以补《说文》之阙,有足以与经义互证。然而《唐韵》为任大椿、任兆麟(撰《字林考逸补正》),曾钊(校增过《字林》)诸家所未见,故从中采辑之,得50余字,辑成此编。其例以《说文》所有之字,依《说文》部次分隶;《说文》所无之字,分附各类之后而注“《说文》无”三字以别之。至其字之音训,与说解合者,取为互证之资;与说解不合者,广为异文之益,既不妄下己意,亦不墨守陈言,均于每字下详为考订。此编为叶氏所著《说文解字故训》中的一卷,未刊,手稿藏其家中。

猜你喜欢

  • 玉溪生诗意

    八卷。又名《李义山诗笺注》。清屈复(1668-1744)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寓京师,以诗学教授弟子。乾隆时,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工诗,为郑方坤、王昶所称许。著有《楚辞新注》、《弱

  • 夕堂永日绪论

    二卷。清王夫之(1619-1692)著。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又号船山先生,是明清之际著名三大思想家之一。明亡后一直从事反清斗争,兵败隐逸山林,勤恳著述四十余年,于天文、历法、数学

  • 律吕新书注

    三卷。清周模(生卒年不详)撰。周模为仪封(今属河南)人,是书成书于雍正甲辰(1724)年,所作的注释都是依文训义,只对鲁斋彭氏所算的黄钟围径字画中有讹误处作了订正。他在自序中称不得黄钟则十一律无由而正

  • 礼义答问

    一卷。南朝齐王俭(详见《丧服古今集记》)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据《南齐书》、《礼志》、《舆服志》所载辑,盖在制定新礼之前王俭议礼之作。本《传》谓王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匹者。既非与人

  • 圣学逢源录

    十八卷。清金维嘉(生卒年不详)撰。维嘉号潜川,休宁(今属安徽省)人。《圣学逢源录》系其讲学之语。“逢源”即探寻起源,全书分十八类,每卷为一类,卷首拟立六字标题,并分别标注深造篇第几字。是书全为维嘉讲学

  • 古事比

    五十三卷。清方中德(生卒年不详)撰。方中德字用伯,桐城(今地不详)人。此书以古事之相类者,排比成编。但征引虽广博,也难免遗漏。如父子一门,分世业和世经术。书中以世业属之随会、士匄、王羲之、王献之。以经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稽古堂论古

    三卷。旧本题明张燧撰。经后人核其书,是从《千百年眼》中摘出的,大概是书商伪立此名,售以市利欺人而为。传本少见。

  • 郭庆藩行述

    一卷。清郭振镛编著。振镛清末叶湖南湘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其父郭庆藩生平事实。庆藩字孟纯,郭嵩涛侄,诸生。由军功保知府,官至江苏候补道。书中所述办盐厘海运诸事,与实相符,至于开矿行钞诸策却是空

  • 汉书

    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汉书》的。《汉书》并非班固一人所作。他的父亲班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