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卷,清朱彝尊撰。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经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入选,授官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博学多才,
十卷。清姬之簋修,李瑾纂。姬之簋,雒山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文林郎,康熙八年来任霍邱县知县。霍邱县志,创始于明景泰间,至弘治而再修,至万历二十四年,县令杨其善三修之,迄于康熙初年,县志
三十二卷。清俞大谟撰。大谟字安国,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此书每两卦为一卷,每卦记其卦始、卦根、卦内、卦外、卦画、卦体、卦性、卦德、卦用、卦数、卦伦、卦位、卦方、卦物、卦象、卦义、卦时、卦主等内容。均直
一卷。明舒芬(1484-1527)撰。芬字国裳,号梓溪,江西进贤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因谏南巡,被贬谪福建,盐课司副提举。嘉靖初复职,又因争议大礼被当廷杖笞。不久又遭丧母之
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书成于明末,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原刻本书首题识云:“长安道人与魏
即《资治通鉴补正略》。
三十二卷。清汪有典(生卒年不详)撰。有典字起谟,一字订顽,安徽无为人。该书记明代忠义之士,仿太史公司马迁列传体,取名《史外》。书中所记,大半为正史所末及。议论激切,记载详慎,惟稍嫌冗杂,卷二十八标题布
①十三卷,首一卷。清戚弢言纂修。戚弢言,曾任连江县知县。宋嘉定间,陶武曾修邑乘。元延祐间,李荣再修。然其书皆久佚矣。戚弢言莅任后,采访间俗,恒以文献无征,锐意修辑志乘。广征博采,遂成此志。乾隆五年(1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王好音纂修。王好音,太湖人,曾任洪雅县知县。洪雅县志,始于明天启间,为县令陕嗣宗所修。清康熙中县令吴一蜚、雍正中县令劳世沅先后增辑。王好音任县令后,时大府檄调各州县志,因又广搜博采,
鹑之奔奔,鹊之彊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鹑之彊疆鹊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