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津讨原

学津讨原

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种,一千零四十八卷。清张海鹏编辑。张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江苏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诸生出身,好藏书,治经之暇,以刊刻古书为己任。刊有《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等三大丛书。《学津讨原》根据明毛晋《津逮秘书》重行编定而成,删去诗话书画题跋及个别伪书,所收皆四库著录有裨经史实用之书,以经史百家、朝章典故、遗闻轶事为主,间及书画谱录一类之书。丛书自序引旧题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崇学》“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之意,故取名为《学津讨原》。第一集收唐李鼎祚《周易集解》等八种,第二集收汉郑玄《尚书郑注》等八种,第三集收宋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等八种,第四集收宋郑樵《尔雅郑注》等六种,第五集收宋司马光《稽古录》等四种,第六集收晋葛洪《西京杂记》等十三种,第七集收后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等十一种,第八集收宋王应麟《汉制考》等十一种,第九集收汉赵爽注《周髀算经》、晋郭璞《古本葬书》等十种,第十集收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等五种,第十一集收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等六种,第十二集收汉马融《忠经》等九种,第十三集收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等八种,第十四集收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等五种,第十五集收宋释惠洪《冷斋夜话》等十九种,第十六集收晋干宝《搜神记》等十种,第十七集收南汉王定保《唐摭言》等十一种,第十八集收宋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前录》等四种,第十九集收宋岳珂《桯史》等六种,第二十集收汉严遵《道德指归论》等十一种。全书取舍精严,考证详确,每书后附以《四库提要》,无提要者则撰写跋尾说明始末原委。汉唐著述、宋元稗乘,搜辑较为全备,可称丛书之精品,学术之渊薮。通行本有清嘉庆十年(1805)虞山张氏照旷阁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清张氏刊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书目答问

    不分卷。清张之洞撰。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著名目录学家。同治二年(1863)一甲三名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卒后,谥文襄。该书为其督学四川时,令其幕

  • 六科准绳

    见《证治准绳》。

  • 归田琐记

    八卷。清代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茞林,福建长乐(今属福建省)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持政有方。著有《经尘》、《夏小正通释》、《论语、孟子、三国志旁证》、《称谓录》、《金

  • 陶楼杂著

    四卷。清黄彭年(1823-1891)撰辑。黄彭年字子寿,号陶楼,贵筑(今贵州省贵阳市)人。道光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初年,主讲关中书院,历任陕西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布政使等职。他为官清

  • 忏花盦丛书

    三十五种,二百二十三卷。清宋泽元编。宋泽元字华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曾在惠州为官,丛书就刻于那个时期。此丛书所收前人著作内容博杂,经、史、子、集,四部著作都有,多为前人已经刊刻的。其中

  • 闽中十子诗

    三十卷。明袁表(生卒年不详)、马荧(生卒年不详)合编。袁表字景从,荧字用昭,皆福州人。表官临州通判,为人耿介,曾以事忤权贵入狱,人叹其直,长于歌诗,有《江南春集》。此书为明诗总集,为袁表、马荧于万历四

  • 毛诗名物考

    六卷。清牟应震撰。应震字寅同,山东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由禹城训导升任青州教授。书前有作者自序与孟广均序。据二序,知作者自童年即喜考校名物。应震与其族兄弟松岩、陌人讲解

  • 弇州稿选

    十六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作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苏州市)人,嘉靖进士,刑部主事。后累官刑部尚书。因病而归。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李攀龙称为“五子”。又与吴

  • 系辞十篇书

    十卷。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号芝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第三,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事迹见《明史·文苑传》。该书以“十篇”为名,但据江苏巡抚采进本检核,只有《翼易书》、《太极

  • 周礼传

    十卷。《图说》二卷。《翼传》二卷。明王应电撰。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受业于魏校之门,笃好《周礼》,用力甚深。除著有《周礼传》、《图说》、《翼传》外,还有:《周礼诂》、《同文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