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记臆解

学记臆解

一卷。清刘光蕡(生卒年不详)撰。光蕡,字焕堂,号古愚,咸阳(今陕西咸阳县)人。光绪(1899)举人。幼孤贫,弱冠,避回汉之争于醴泉兴平,为人磨麦鬻饼求食,而读书不倦,淡于仕进,喜治经学,且以为经学应归于经世致用,灌输以新学、新法、新器。刘氏以此为学,亦以此为教。历主泾阳、泾、味经、崇实诸书院,弟子以千计,成就者亦众多。授课之余,募捐开办实业,谋汽机,建织业,以兴民利。举经济特科,不赴,后往兰州主大学教事。刘氏以边地回汉之争不息,欲假学术,教化百姓,消除隐患。未几,病卒,年六十一。所成书数十种,用以教学,非取名誉,故多散佚。其弟子王典章次第搜刊,使其著作得以流传。主要著作有《立政臆解》一卷、《学记臆解》一卷、《大学古义》一卷、《孝经本义》一卷、《论语时习录》五卷、《孟子性善备万物图说》一卷、《管子小匡篇节评》一卷、《荀子议兵篇节评》一卷、《史记货殖列传注》一卷、《史记太史公自序注》一卷、《前汉书食货志注》一卷、《前汉书艺文志注》一卷、《古诗十九首注》一卷、《濠堑私议》一卷、《陶渊明〈闲情赋〉注》一卷、《改设学堂私议》一卷、《团练私议》一卷、《尚书微》一卷、《修齐直指评》一卷、《陕甘味经书院志》一卷、《养蚕歌括》一卷、《国债罪言》一卷、《烟霞草堂文诗集》十卷。刘光蕡著书,皆凭心而论,不本古训。《学记臆解》一书,亦是感慨国家衰危,不知振兴,特借《学记》一书,附以意义,以警国民。作者感身世之悲,有郁闷之气,无以发泄,特借经训,随意阐发,以明己志。全书立意,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擅述政教不分,化民成俗之道理。如刘氏释《大学》“治平曰明明德于天下”句,任意发挥,以论时事。刘氏以为,古政与教不分,故士皆出于民。而“士训曰事”“士训曰学”,可见九流十家之学术,皆出于古之官府也。昔桀、纣、幽、厉,不以德教民而用暴力来统治,数百年有专制无教化,则百姓怨怒,国势疲弊。孔子出,欲改变其制度,但他一介布衣,没有权势,他只能陈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治,与老百姓中有智慧的人谈论研讨,其学无以用于国家统治。其学术不能普及到兵吏农工商,而为读书人所独享。后世治理国家之失误,并非圣人言学之本义。治学任教的目的就是要教化百姓,如今此目的不明,士日困于记诵词章,民则因于愚昧疲荼,是以国势日衰,终难兴旺繁荣。刘氏于书中反复言明政教不分,化民成俗之要义,以为风俗于人才,犹江河之于蛟龙也。世界者,人材之江河,而学其水也。化民成俗,则胥纳士吏兵农工商于学。厚积其水,以待蛟龙生焉。吏谨于衙,兵练于伍,工巧于肆,商知于市,各精其业,即各为富强之事,而又有殊异之才,挺然出而领导之,则国家自能立于今之世界矣。此书有民国王典章思过斋《烟霞草堂遗书》苏州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周易观澜

    无卷数。清乔大凯撰。乔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今属山东)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都先列《本义》、程《传》,次列诸儒旧说,而以己意加以折衷。其所采掇,不出习见之书。间有自出新义的,如说

  • 阳信县志

    ①十卷。清周虔森修,张璥纂。周虔森字天予,武进人,岁贡出身,康熙二十年(1681)任阳信县知县。张璥字霞城,邑人,拔贡出身,曾任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知县,居官六年,以双亲老请归,时年仅四十三岁。著有《怀归

  • 孔易

    七卷。清孙承泽撰。承泽字耳北,号退谷,北平(今北京)人。明代崇祯年间进士,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其著作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孔易》等。此书认为学易者求解于三圣,不如向孔子求解。孔子于易无一字不

  • 明堂图说

    一卷。熊罗宿(?-1931)撰。罗宿,字绎元,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市)人。光绪丙申(1896)丁巳(1905)间以高材生从善化皮锡瑞于章门景陆堂讲经。皮氏因党禁被黜离国,罗宿也浪迹日本。是书以《周礼·

  • 颐奄心言

    一卷。清乔大凯(详见《周易观澜》)撰。本书是大凯笔记,内容多为辩论词句,但甚为拘泥,缺乏变通拓展。

  • 庄子集解

    八卷。清王先谦(详见《尚书孔传参正》)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

  • 周易句读

    四卷。清周世金撰。世金有《易解拾遗》,已著录,生平事迹可详参。此书其例于每一句读各旁注句字读字,系辞以下则仅以黑白圈分章段。此书于蒙学多所俾益。卷首有欧阳厚均序,称此书嘉庆二十四年(1819)前尚无刻

  • 云庄集

    五卷。宋曾协(?-1173)撰。曾协,字同季,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曾肇之孙,曾纁之子。绍兴中,举进士不第,以世赏得官。初为长兴县丞,迁嵊县丞,继为镇江通判、迁临安通判。乾道九年(1173),权知永

  • 周礼李氏音

    一卷。晋李轨(?-619)撰,清马国翰辑佚。李轨有《周易音》,已著录。李氏《周礼音》既有古音,亦有转音,除为郑(玄)注作音外,亦为杜子春、二郑作音。作古音者,如《春官·序官》“乃立春官宗伯”,先郑注,

  • 地理玉函纂要

    二卷。无撰者姓名。“玉函”之名,相传本于唐邱延翰之书。然其书久已不传,而此书又托“玉函”之名作“纂要”,说明其书实非古籍。书中设有诸图,又杂以三合长生之说,末附《青囊经》的口诀及“捉心印、造理赋”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