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古训

尚书古训

六卷。朝鲜丁若镛(1762-1836年)撰。丁若镛字美庸,一字颂甫,号茶山,又号与犹堂,罗州人,官至承旨。丁若镛为朝鲜李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丁若镛一生著述多达二百余卷,总名为《与犹堂全书》。本书共六卷,在《与犹堂集》中为二十五至三十卷,为《俟庵经集》中之一种。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尚书》在“五经”中残缺最甚,幸而没有亡佚的,只有文帝时伏生所传的今文二十八篇,其后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皆传伏氏之学;此外,还有孔壁中的古文,有马融、郑玄为之作注。可惜的是,伏氏之学,亡于永嘉;马、郑之学,亡于唐。今存《孔传》,可能为东晋梅赜所为,所幸的是,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以及其他经疏,对于欧阳、大、小夏侯及马、郑之说,也间有引用。因此,丁若镛就令其门人李,就孔颖达的《尚书正义》,掇拾两汉诸家之说;至于《史记》、《说文》等书中所载《尚书》文字,也都加以辑录,考其异同;而《左传》、《国语》、《礼记》、《论语》、《孟子》等书中所引用的《尚书》之文,也都加以采录,并对之加以考订引证。书中虽时有错谬,但其考证大多较为详核,又兼材料丰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奎章阁写本。

猜你喜欢

  • 大元一统志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马刺丁、虞应龙等编纂,至元三十一年(1294)完成初稿,共七百五十五卷。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其

  • 春秋比事参义

    ① 一卷。清潘相(详见《周易尊翼》)撰。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方苞曾撰《春秋比事》,起于王室伐救,终于阙文,共八十五目,事同而书法互异之处加以条例。潘相受北宋学者张载启发,认为《孟子》多与《春秋》相发明,

  • 赐书堂诗稿

    清翁照(1676-1755)撰。作者生平详见《赐书堂集》(辞目)。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从诗稿中之《咏史》、《阮步兵阵拾遗》等显现出多感激、愤怼、奇怪可喜之词。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是书

  • 四书臆说

    十二卷。清李锡书撰。锡书字见庵,山西静乐(今山西静乐)人。是书卷一说《大学》,卷二说《中庸》,卷三说《论语》、《孟子》,卷四、卷五、卷六泛论,卷七、卷八说孝、说道、说心、说理、说气、说性、说情、说才、

  • 崞县志

    二卷。明尹际可修,徐麟趾纂。尹际可字遇夫,山东平阴县人,出身举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任崞县知县,后升太原府通判。按崞县志,旧无纂修,尹际可任县令时,始为草创。《崞县志》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

  • 石渠礼论

    一卷。汉戴圣(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戴圣,字次君,梁(今河南商丘)人。以博士论石渠,官至九江太守。与戴德俱受礼于后苍,时号小戴,传礼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事迹见《汉书·儒林传》。是书即《汉书

  • 四声篇海

    十五卷。金韩孝彦(生卒年不详)撰,其子韩道昭(生卒年不详)修订。韩氏父子为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孝彦字允中,道昭字伯晖。他们还把此书所收的字改为按韵编排,成《五音集韵》一书。二者相并而行,与《集韵

  • 甬上耆旧诗

    三十卷。清胡文学(生平见《疏稿》)编。此书为历代地方诗歌总集,是明州(今浙江宁波)地方的诗歌选集。此诗集是以清初李邺嗣所作《甬上耆旧传》为线索,广泛收罗历代明州诗歌,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收集作家四百

  • 四书管窥

    八卷。元史伯璇撰。伯璇字文玑,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平不详。该书引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胡炳文《四书通》、许谦《四书丛说》、陈栎《四书发明》等等,取其与《四书章句集注》异同者,各

  • 衡州府志

    三十三卷,首一卷。清饶佺修,旷敏本纂。饶佺,丰城人,曾任衡州府知府。旷敏本,曾任翰林院庶吉士。《衡州府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本,共三十三卷首一卷。分为三十类目。依次为星野、沿革、舆图、形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