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附录二卷。元许衡(1209-1281)撰。衡字仲平,号鲁斋。怀孟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尝从姚枢、窦默等讲习程朱理学。中统元年,被忽必烈召至京师。后参与放定元朝朝议、官制。累官至中书左丞、集贤大学
十四卷。王琼撰。王琼(1459-1532),明山西太原人,字德华,号晋溪。成化丙戌(1466)进士,以工部郎中出治漕河,正德元年(1506)以右副都御史督漕运。次年任户部右侍郎,有心计,善钩校,对故牍
五十三卷。清万斯同撰。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只有《新唐书》有表,其余皆缺,故作者予以一补撰。以《史纪》、《汉书》的体例为参考,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仿
① 四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字方耕,号养怡,乾隆十年(174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郎。生平通六经、律吕之学,为清代今文经学之开创者,常州学派之始祖。其学《易》尊朱熹,治
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生平详见《蚕尾集》(辞目)。是集凡二卷,为士祯奉使祭告南海来往途中所作。上卷所录由京师至广州之作,下卷所录则由广州至其家新城之诗。赵执信作《谈龙录》单摘取
十二卷。清刘士铭修,王霭纂。刘士铭,河北宛平县(今北京丰台区)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初授山西闻喜县知县,后升任大同府同知,雍正三年(1725)特授朔平府知府。王霭,平阳翼城人,进士出身,雍
十八卷。清杨谦纂、李富孙补辑、余弼续补。杨谦,字未孩。嘉庆五年(1800),郡守伊小尹师以郡志久未纂修,延邑人士共事编辑。聘李富孙、李文朴分纂之,时设局于鸳湖书院,朝夕商榷。得悉杨文朴先人杨谦纂有《梅
十一种,七十八卷。清谭献(1832-1901)编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同治年间举人,官至含山知县。擅长诗文,对声病之说尤有研究,著作有《复堂类稿》四种二十六卷,含文四卷、诗十一卷、词三卷、
十六卷。《诗集》十六卷。清纪昀(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改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京,复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
六卷。附录二卷。明赵崡编撰。赵崡,字子函,周至(今属陕西省)人。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赵崡家近汉唐故都,陕西境内多古石刻。崡性好收集石刻,经常自带纸墨访拓;朋友宦游四方所得石刻或拓本,他也广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