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名将传

广名将传

二十卷。明黄道周(1585-1646)注断。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崇祯时,因言时事屡遭贬官。北京失陷后,又辅政南明福王,为郑芝龙排斥。清军南下,黄道周在江西起兵抵抗。战败被执,后遇害,《明史》有传。此书前有自序一篇,谓旧本不足重。旧本乃指宋人张预《百将传》、明人陈元素《名将传》。于是“取而细较之,芟其繁文,出其精要,再入旁批有夹注,又总断结其智勇之所在”。此序作于崇祯十六年,正是国事日非之时,内有声势浩大的李自成农民军,外有觊觎入关的满洲军。黄道周欲从历代名将事略中,向人们提供教训,引以为鉴,可谓用心良苦。全书录西周至明代名将一百七十五人,首吕尚、孙武,终戚继光、俞大猷。传中述其生平事迹,在“断曰”中评其功过,究其作战得失,“使披阅者,一览而知前人之用意”,领会用兵之奥妙。如在俞大猷传的论赞中说:“大猷为将,事必先周。陈师鞠旅,言必尽谋。水灭倭氛,陆俘琏囚。闽广奠安,漳泉少扰。比之方叔,实称其俦。”全用韵文写成。此书寓兵法理论于人物传略之中,形象生动。故人评之曰“非孙、吴诸家辞旨深奥猝难索解者可比”(耆英《新镌〈广名将传〉序》)。此书影响甚广,“实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耆英《序》)。此书又名《广名将谱》,《四库提要》入《兵家类存目》,著录此书十七卷,殆非完本。又疑“词意弇陋,决不出道周之手”,认为是坊间依托之书。本书有明崇祯癸未(1643)年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清道光己酉(1849)年耆英辑印本,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有藏。此外,国内多家图书馆藏有此书明刊本。《海山仙馆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中收有本书。点校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孟冰点校。

猜你喜欢

  • 季沧苇藏书目

    一卷。清季振宜撰。季振宜,生于1630年,卒年不详,字诜兮,号沧苇,江苏泰兴人。自幼敏学,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兰溪令,历刑户两曹,擢御史。家道殷富,致力藏书,得毛氏“汲古阁”、钱氏“述古堂”者

  • 五经备解

    不分卷。清周封鲁辑。封鲁字东山,湖北天门县人。此书无序例,凡《易经》三百五十条,《书经》四百九十二条,《诗经》四百五十六条,《礼记》三百五十五条。凡涉及典故及义理的,择采一家之说,或兼采数家之说,只是

  • 读朱随笔

    四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该书为陆氏读《朱子大全集》的心得笔记。陇其对于朱氏正集二十九卷以前之诗、赋、札子等人所共知者不再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要,分条纂录,各加按语以

  • 刘舍人遗集

    四卷。清刘子雄(1857-1889)撰。刘子雄,字健卿,德阳(今属四川省)人,光绪优贡,举人,授内阁中书舍人。曾就读于王闿运门下。颇得张之洞的赏识,著有《刘舍人遗集》。是集为刘子雄诗文别集,凡四卷,卷

  • 壮怀堂诗稿

    二十卷。清林直(1826-?)撰。林直字子隅,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直以诸生参与戎幕,出佐大府,后林直擢升监司,曾率孤军与太平军作战,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后官至知府。同治二年出游广东。同治十二年以后

  • 郑氏仪礼目录校证

    一卷。清胡匡衷撰。胡氏另有《仪礼释官》,已著录。《隋书·经籍志》录《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撰,又称梁弘景注一卷佚亡。今《目录》散存三《礼疏》中。胡氏从《仪礼疏》中钩稽出郑氏《仪礼》目录,并引唐孔颖达、宋

  • 漫叟拾遗

    一卷。此编选录唐元结之义,不著编辑者姓名。卷末有竹冈居士跋称:“《次山全集》广南近已重刻,湛甘泉太史序之详矣,兹复何言。顾此数篇,于警策人心,感激时事颇切,故别录之,非有所去取也。”末署戊寅冬季,不著

  • 诚书

    十六卷。清谈金章(生卒年不详)撰。金章字心揆,号黄浮,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家世业医二十一世,祖父、父皆名动一时,为当时名医。谈氏约生于明末清初。幼承家学,亦有医名。博学多闻。此书又名《幼科诚书》,成

  • 艺林山房四种

    四十二卷。此书不著编者姓名。题为“艺林山房梓”。《别雅》下又题曰:“小蓬莱山馆重刊”。是书汇辑《广雅》、《别雅》、《比雅》及题作包括《字林》、《经策萃华》的《彬雅》四书。北魏张揖的《广雅》是继《尔雅》

  • 忆云词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