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四十二卷。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命大学士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与翰林院官员共三十人合撰,历时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原名《字典》。其编纂缘起与目的,康熙皇帝述之甚详:“自《说文》以后,字书善者于梁则《玉篇》,于唐则《广韵》,于宋则《集韵》,于金则《五音集韵》,于元则《韵会》,于明则《洪武正韵》,皆流通当世,衣被后学。其传而未甚显者尚数十百家,当其编辑皆自谓毫发无憾,而后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经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余字书一音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证未备者,则自经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罗博证,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御制康熙字典序》)其编排以明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为蓝本,共分214部,又以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部首与部中各字均按笔画排列。只是对某些字的归部有所调整,如“颍”、“颎”、“颖”、“颖”四字,《正字通》都在页部,此书则分入水、火、禾、木四部。《正字通》两部互见的字,则仅入一部,如“垔”字只入土部,“羆”字只入网部。这些改动意在突出“六书”原则,遵从《说文》以来多数字书以义符为部首的传统。收释各字的体例是:(1)以其正体为字头,如有古体则列于其后;(2)以历代韵书的反切和直音注音;(3)以《说文》、《尔雅》之类与古注释义,并以古书文句为证;(4)如有别音别义,也要一一加以注释;(5)如该字有别体、重文,也要列出。这些做法,对于查阅字的古音古义,十分方便。《四库提要》云:“每字必载古体,用《说文》例;改从隶书,用《集韵》例;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用《干禄字书》例;皆缀于注后,用《复古编》例;仍从其字之偏旁,别出于诸部,用《广韵》互见例;至于增入之字,各以字画多寡,列于其数之末,则《说文》之新附、《礼部韵略》之续降例也。”这说明《康熙字典》乃是集前代字书、韵书大成之作。本书卷首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韵指南》,以便读者了解切音;而后是《总目》、《检字》和《辨似》,《检字》为查找疑难字而设,《辨似》供辨别笔画近似字之用。卷末附有《补遗》和《备考》,《补遗》收的是按音义可增入正集但没有增入的字,《备考》收的是无从考据的字。全书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比《字汇》、《正字通》多一万余字,少于《四声篇海》和《集韵》六七千字,以“不悖古法,亦便于楷书”为收字正字的原则。其主要缺点是,引书或引文时有错误。清代学者王引之改正二千五百八十八条,著有《字典考证》一书,可供参考。《字典》除清刻本外,常见的有上海鸿宝斋的石印本,书眉上附有篆体;商务印书馆铜版印本,书后附王引之《字典考证》;中华书局影印本,兼有书眉所附篆体及书后所附《字典考证》,使用方便。

猜你喜欢

  • 三余赘笔

    二卷。明都卬(生卒年不详)撰。都卬字维明,号豫庵,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太常寺卿都穆之父。都穆为工部主事时,诏封其父都卬如其子之官,此时都卬年已八十。此书共二卷,分夜半日出、古字相反、饮食必祭、十友

  • 吴兴艺文补

    四十八卷。明董斯张、闵元衢、韩千秋同编。韩昌箕为校录刊刻。董斯张字遐周,乌程(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董嗣成之弟。履迹待考。著有《吴兴备志》。闵元衢字康侯,号欧余生,乌程(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

  • 襄阳外编

    不分卷。明顾道洪编。顾道洪字嗣图,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唐代诗人孟浩然之事。书编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因孟浩然乃襄阳人,故名为《襄阳外编》。书中首列孟浩然像,并

  •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不分卷。清刘文淇(详见《左传旧疏考正》)撰,子毓崧(1818-1867)、孙寿曾(1838-1882)续撰。文淇祖孙三代都是著名经学家。毓崧字伯山,一字松崖,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生。传父《左传》

  • 桐华阁文集

    十二卷。清杜贵墀(生卒年不详。)撰。杜贵墀,字仲丹,湖南巴陵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道咸之际,巴陵吴敏树以古文名于天下。杜贵墀尝从吴敏树研讨古文辞之学,虽文辞之美不及吴敏树,而见道之笃、涉学之博

  • 初月楼闻见录

    十卷、续十卷。清吴德旋(1767-1840)撰。德旋字仲伦,江苏宜兴人。诸生,著《初月楼集》。本书乃广读宋、明代先人小说,杂录纂辑而成。版本有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清代笔记丛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

  • 虞氏易义补注

    二卷。清纪磊撰。虞翻易学博大精深,但其说支离琐碎,一般人难解其深意。清代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多取郑玄之说对虞氏易学进行补注。但虞氏主纳甲,本于《参同契》,而郑氏则主爻辰,本于《乾凿度》,二者有本质的

  • 浮山县志

    ①八卷。明许安纂修。许安,河北万全都司龙门卫人。出身监贡。嘉靖十一年(1523)知浮山县。按浮山县志在明嘉靖以前,无可稽考。然嘉靖十一年时,尚有旧志稿抄本,亦不知何人编纂。许安上任后,即取旧志稿,加以

  • 酃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树馨、唐荣邦修,周作翰等纂。郭树馨,山西宁乡人,曾任酃县知县。周作翰,邑人,曾任武冈州学正。《酃县志》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此志搜采颇富,叙述亦简明扼要。各门小叙,文词雅洁,不失

  • 论语说义

    十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翔凤承其舅氏庄述祖之学,专为公羊家言,故是书也多牵引公羊家说,实不免支离附会,如颜渊问为邦一章,以为陈明堂之法,亦春秋之法。又谓《论语》言《易》、《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