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归州志

归州志

①五卷,明郑乔纂修。郑乔,贵州桂林人,官归州知州。州志自嘉靖二十八年(1549)王锡、张时纂修。嘉靖四十年(1561)郑乔莅任,州治旧在江南岸,久雨塾溺,迁江北岸,城工甫成,即纂修州志,《归州志》嘉靖四十三年(1564)刻本。此志以纲挈目,有郑乔自序,训导龚溥跋,郡人李素宝序。千顷堂书目有《归州志》五卷,嘉靖间修,不著撰人。以其时考之,即此志。② 五卷,明张尚儒纂修。州志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郑乔纂修后,隆庆间知州陈琛修《秭归外志》,久佚不传。至万历间又有修志之举,今存卷三典赋志,其目为雉庸、区署、校舍、增庙、租庸、驿递、津要、兵防、刹宇、祥异。卷四人物志,其目为贤达、选举、貤封、逸行、女士、流寓、方技。考其义例近于琐冗,而搜采颇详。秩官一类,原书已亡。后之续修,得前三书为底本,由万历上溯,增补隙漏,裨益必多。③ 十卷。清李炘修,陆仲连、向国庠等纂。李炘,字心湖,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官归州知州。陆仲连,浙江杭州人,岁贡。向国庠,本州人,拔贡,官松滋教谕。归州志乘,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州牧王锡九纂《归州志》二卷,四十三年(1564),州牧郑乔纂《归州志》五卷,传本甚少。乾隆五十四年(1789)州牧熊仪东纂《归州志》一卷,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尚儒修《归州志》五卷散佚。嘉庆二十一年(1816)李炘任知州,延陆仲连等纂修州志,时值白莲教起义之际,图书皆为灰烬,搜罗断简残篇,采访遗文故实,凡山川、形胜、风俗、沿革、城池、学校、里社、津梁,四境之内百物之产,田赋、徭役、人物、选举之数,兵守、防御、金石、文章之类,闻见所及,悉载简端,分门别类,提纲挈目,至二十二年(1817)书成。《归州志》嘉庆二十二年刻本。全书十卷,分:地舆志、建置志、祠祀志、田赋志、官师志、人物志、选举志、政典志、兵防志、艺文志十纲。此志于典籍亡佚,搜辑不易而汇成此编,为州志之权舆,足资考证。此志尚有同治五年(1866)余思训增刻本。④ 十卷,首一卷,清沈云骏修,刘玉森纂。沈云骏,字仲骧,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举人,官归州知州。刘玉森,字璞斋,湖北黄陂人,举人。州志嘉庆时纂自州牧李炘,同治五年(1866)州牧余思训续修,仅加序补图,少有增损。光绪八年(1882)沈云骏莅任,延刘玉森等重修,成书。《归州志》光绪八年刻本。全书十卷。志分:地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军防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九纲。此志分纲立目,与前志略有不同,此编删祠祀志,以坛祠、官庙、寺观附建置志,别立学校志一门。地舆星野类,楚省各郡州县志,概以翼轸敷引,此据李春圃分野求源而增入。山川、古迹详加采访,如牛角山即旧志的牛角朝云,并据实增加数条。此删前志政典类所载盐法、育婴堂。以学校教育人才,转移风俗,立专志以示重文教,所载学政、学田、书院、宾兴详实胜于前志。军防志,沿录前志。秩官志,武秩自游击以下,前志概未登载,此因改水师为陆路,特将千总以次,一律编入。艺文志,归州濒临大江,为入蜀要区,贤哲往来标题甚众,闻见所及备录无遗。此志续同治志,仍以嘉庆志为底本,证今稽古,补旧增新,编葺完备,较有条理。⑤ 十七卷。清黄世崇纂修。黄世崇,字石珊,湖南湘阴人,举人,官归州知州。州志光绪八年(1882)知州沈云骏修,距黄世崇任时仅二十年。其锐意修志,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书成。《归州志》光绪二十七年刻本。共十七卷,分沿革、疆域、职官、选举、人物、列女六表,分户役、学校、祠祭、武备、营缮、山水、艺文七志,终于列传。其义例,序次不无可议,此志注重在图,其自序,下车之始,即详考古山川道里,创开方舆图。归州志自嘉庆李炘修志后,同治续修,卷目一依旧志,只增补图说。此志以图绘为首务,可见晚近风气图文并重。黄世崇任兴山县会修《兴山志》,任利川县令修《利川志》,兹移归州任又修《归州志》,则究心志事,不同于风尘俗吏。

猜你喜欢

  • 口北三厅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金志节原本,黄可润增修。金志节字籍不详。黄可润,福建龙溪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任宣化县令。口北三厅,即指清朝时在张家口、独石口及开平之多伦诺三处分别设理事厅管理当地民事,现

  • 靖海记

    二卷。施琅撰。施琅(1621-1696年),原名郎,字琢公、尊侯,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初为郑芝龙部左冲锋,降清后历任同安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授内大臣,隶汉军镶黄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 郓城县志

    ①八卷。明宋嘉穗修,孙鲸纂。宋嘉穗,字大年,福建邵武人,举人,崇祯四年(1631)任郓城县知县。期满调往德平县。郓城县旧有志。然自明隆庆元年王敬纂修后,至崇祯初未再重修。宋嘉穗任县令后,以白莲教起义后

  • 墨麟诗

    十二卷。清马维翰(1693-1740)撰。维翰,字默临,又字墨麟,号侣仙。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四川东道。其器识宏达,九岁能为诗文。其诗以纵横矫健为长,意之所向,不避险

  • 徐饴盦先生遗书

    无卷数。清徐养原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考订之类的著述。所考书籍主要有《字说》、《明堂说》、《井田议》、《黑水考》、《朝鲜疆域考》、《孔子生年月考》、《孟蜀石经考》、《校淮南子》、《注五代史记例》、《御

  • 测量法义等

    三卷。明徐光启撰。其中《测量法义》一卷,利用利玛窦所介绍的西方几何知识,阐明勾股测量的基本原理,并用设问形式,讲述陆地测量高度氏度的知识;又《测量异同》一卷,将中国古法九章勾股测量与利玛窦所介绍的新法

  • 诗叶考

    八卷。清陈天道(生卒年不详)撰。天道字锡我,清河(今江苏清江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天道据朱熹反切之说、《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叶韵之说及《佩文韵府》,参考司马温公《指掌图》,再用《康熙字典》校正,作《诗叶

  • 五经疑问

    一卷。房景先(475-518)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景先字光胄,清河(今属河南)人,北朝北魏经学家。祖父房元庆,仕刘骏,历七郡太守。父房爱亲有三子,长子景伯,三子景远,景先为第二子,幼孤贫,无

  • 世恩堂集

    三十五卷。清王顼龄(1642-1725)撰。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吏部尚书郭维纳以其“诗词风雅、

  • 春秋翼附

    二十卷。明黄正宪(见《易象管窥》)撰。该书以为注《春秋》者,以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最为著名,但都有不足。于是遍采自唐孔颖达以下至明代学者的观点,进行折衷。其中明人之说多取季本的《春秋私考》和王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