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孟保补译。孟保,曾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咸丰时任理藩院侍郎。汉文本系高鹗撰,前已述及。满汉合璧本为通瑞翻译。满蒙汉三合本在咸丰七年(1857)译成刊行。卷首有孟保自序,其中说,他在巴里坤任内,考虑
四卷。明袁忠彻编。袁忠彻字静思,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其父袁珙精于相术,尝断朱棣当有天下,及朱棣及位为明成祖,袁珙被任官太常寺丞。袁忠彻承其父传,也精相术,曾任官尚宝司少卿。著作有《人相大成》、《凤池
十卷。吴兢(669-749)撰。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武则天晚年,为直史馆、修国史,参预修撰《唐书》。自武则天退位至玄宗亲政,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朝政动荡之中,吴兢由左(右)补
三种,七十九卷。清末民国年间柯劭忞(详见《春秋穀梁传注》)撰。三种为《春秋毅梁传注》十五卷、《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译史补》六卷。第一种,本书有专条介绍,可参阅。柯劭忞撰《新元史》时,仿司马光《资治
一卷。周徐氏撰,清马国翰辑。徐氏佚名,宋外黄(今河南杞县东)人。一说为孟子弟子。今考《汉书》人表,徐子在孟子之前,且百战百胜之术,当时孟子见梁惠王谓东败于齐长子死焉之事,则非孟子弟子明矣。《汉书·艺文
一卷。周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东汉应劭认为,《野老书》的作者,因为年老居田野,帮助农夫耕种,故被称为“野老”。宋代王应麟《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秦、楚间,年老时隐居,
十卷。清孙梦逵撰。孙梦逵字中伯,常熟(今属江苏)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此编不取陈抟先天诸图,深有考证。只是认为孔子作《彖传》以释彖辞,作爻传以释爻辞,世所称“小象传”乃是爻传而
二卷。不著撰者名氏,亦无时代可考。上卷原太极图书凡十一条,下卷原六十四卦。均为抄袭旧文,别无收获,不足以言著书。《四库全书总目》存目。
一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该书为司马光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光遗稿已散乱,仅存的一部分,脱略亦十分严重,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付之于梓。原文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经义考》及诸家书目也不罕见著录。此本为明刊本。考《宋史·艺文志》著录吕祖谦门人张成招撰《标注左氏博议纲目》一卷,此编可能是当时坊间据成招标注改订而成。其书于每题之下,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