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斜川集

斜川集

十卷。旧本题宋苏过(1072-1123)撰。苏过,苏轼之季子。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叔党,自号斜川居士,事迹附载于《宋史·苏轼传》。其集,《文献通考》作十卷,但世无传本。王士贞《香祖笔记》称:“康熙四十四年(1705),有书贾来益都之颜神镇,携苏过斜川集仅二册,价至二百金有奇。惜未得见之,其佚存今不可知”。然王士贞所记,多传闻之词,未必确实。修《四库全书》时所见此集,乃明或清坊间所刊。其本只有边阑,而不界每行之乌丝。此本染纸作古色,每页补画乌丝,而伪镌虞山汲古阁毛子晋图书一印,印于卷末,意在以宋本炫俗。据考晁说之所作苏过墓志,苏过卒于宣和五年(1123)。此集中所称乃嘉泰(1201-1204)、开禧(1205-1207)诸年号,以及周必大(1126-1204)、韩侂胄(1151-1207)等人,苏过何从知之,见之?其中所述时事,亦皆发生在南渡以后,更不可信。而此中之诗,却与宋刘过的《龙洲集》中某些所载尽同。看来伪书者因二人同名为“过”,而抄出冒题为斜川集,并刊行以渔利。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已著录《龙洲集》,但因世传伪刊本,抄本很多,且卷数与《文献通考》所载其合,恐其乱真,而别收于“存目”,以求其辨。另,阮元《研经室集·外集》收有《斜川集》六卷,系阮氏甄勘后重加缮录、编次而成,已为别本。然今之所传世之《斜川集》以辑自《永乐大典》的《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最有权威,其附录二卷及清吴长元撰订误一卷。

猜你喜欢

  • 曾胡治兵语录

    十二章。近人蔡锷(1882-1916)辑。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人。幼家贫,被当地名士樊这锥收为免费弟子。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入长沙时务学堂。时提倡变法的谭嗣同任学堂总监,梁启

  • 四书益智录

    二十卷。清桂含章撰。桂含章字鉴亭,号坤三,安徽石棣(今安徽太平)人。是编有近乎讲章者,有类似语录者。大抵近乎讲章者,流于浅陋;类似语录者,陷于玄虚。其《论语》“曾子吾日三省”章,引外国人利玛窦说,谓“

  • 合浦县志

    二十四卷,清韩三异修,纽廷彩纂。韩三异,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人,拔贡,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知县。纽廷彩,满洲镶白旗人,监生,康熙六十年(1721)任知县。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张辅始创

  • 程氏说文广义

    十二卷。清程德洽(1712-1750)撰。德洽字学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署名虽与王夫之《说文广义》同,但其体例则有所不同。卷第因宋李焘《说文五音韵谱》,以始东终甲为次,非许书始一终亥之旧,与王

  • 禹贡指掌

    一卷。清关涵撰。本书在孔颖达疏和蔡沈集传之外,还兼采吴棫、吕祖谦、黄度、林之奇、陈经、胡士行、陈大猷、金履祥、吴澄、陈砾、董鼎、薛季宣、黄镇成、陈师凯、傅寅、程大昌诸家之说,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记载,互相

  • 隶通

    ① 二卷。清钱庆曾(生卒年不详)撰。庆曾字又沂,钱大昕之曾孙,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钱氏认为,“汉人用字例每多通假,虽紊乎象形会意之原,犹得求依声托事之理。”便取金石刻通假之字,依《说文》分部列为此编

  • 授堂遗书

    十种,七十六卷。清武亿(详见《四书考异》)撰。该丛书收《经续考异》八卷补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四书考异》一卷(翟灏撰,武亿句读考析)、《群经义证》八卷、《三礼义证》十二卷、《金石一跋》四卷《

  • 周易经传通解

    十五卷。清戴醇撰。戴醇字和生,湘潭人。此书以讲解释易象为主,又能够以象求理,理象结合,并引据旧文,互相参证。如解九五需于酒食,说酒养阳五刚象酒,食养阴四上象食等,皆能够因象以明理,广征博引,颇能自出新

  • 石顽老人诊宗三味

    见《诊宗三味》。

  • 强兵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敛者,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